全民健身“彩”,光荣梦想“亮”——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侧记
8月18日,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在六盘水市闭幕。这场全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盛宴,生动展现了健康贵州、活力贵州、幸福贵州的力与美,留下了珍贵的澎湃记忆。
省运会有多精彩?让我们从一句句体会中回顾动人瞬间。
“赛场就在门口,我们一起动起来!”
群众项目作为率先举办的比赛,通过开展“我要上省运,社区运动会”活动,依托公共体育服务设施,把赛场搭在老百姓家门口,点燃了全民健身热潮。
篮球、足球、气排球、乒乓球等群众基础强,以及龙舟等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得到各年龄段体育爱好者热烈响应和热情参与。
“掌声和欢呼声在耳边环绕,那感觉就像体育明星。”气排球运动员薛挺说,站上省运会赛场,实现了从看比赛到当主角的身份转变,内心激动、满满自豪感。
参赛者们或关系密切,是家人、好友,亦或是在一生活圈,是邻居、居委会工作人员。这一刻,他们因省运而相聚,为同一个目标而凝心聚力,夺得身体健康、自信向上的金牌。
“在退休的年纪,还能和朋友们参加一次省运会,是我一生值得回味和铭记的经历。”气排球运动员凌洁认为,快乐第一、比赛第二,重要的是把自己最自信、健康的一面展示出来,“我们和其他市州的朋友,相约今后打球交流,一起享受健康生活。”
一张张洋溢着体育之美的笑脸,为省运会写下精彩“注脚”。
第二次参加省运会,网球运动员李飞带上了孩子和妻子,一家三口成为赛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认为,这是老百姓展示风采的舞台,代表自己家乡参赛,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儿。
“为国争光、为省添彩的梦想
从省运会启航!”
四年一届的省运会,对每一名青年运动健儿都格外珍贵,这里不仅是交出刻苦训练答卷的考场,更是逐梦更高赛场的起跑线。
“这个赛场会让所有人认识我,也会让所有人不认识我。”跆拳道运动员祖春芬认为,运动员的青春是按秒计算的,必须把每一场比赛当作决赛,让所有人看到自己最闪耀的一面。
省运会就像一个“蓄水池”,是我省竞技体育人才发掘、培养、输送的重要能量体,射击全国冠军樊迪、皮划艇全国冠军晏佳华、田径全国冠军骆淳……在这里启脱颖而出,闪耀体坛。
在田径比赛现场,即将冲线的张祖洪,提前做出了夺冠手势。“我的压力释放了,我的梦想实现了。”两个月前,他脚踝骨折,差点与省运会失之交臂。回忆起那段日子,他感慨地说:“艰辛漫长,不停地给自己心理暗示‘再坚持一下,我可以!’”
“这枚金牌不是我一个人的,也属于教练和家人。”张祖洪告诉记者,省运会是起点,下一个目标是第三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为贵州争得荣誉。
体育的魅力在于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追求,以及随之激荡的人类情感。
输赢为竞技常事,悲喜亦常之。在胜利者振臂高呼的背影下,惜败掩面落泪的他们,同样值得点赞。
“一个动作练了上千遍,赛场上我却施展不出来,好差劲啊。”击剑赛场上,段依晨的信心连续受挫,未发挥出应有水平,“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我会坚持下去,因为这是我的热爱。”
夏季项目运动员的热爱持续升温,冬季项目运动员的冰雪梦在省运会生根发芽。
贵州积极响应“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在本届省运会首次设立了冬季项目。比赛地六盘水以“凉”字破解“滑雪不过山海关”,让运动员不出省就可逐梦冰雪。
“南方孩子在冰雪上不比北方孩子差。”教练青涛说,如今政策好、场地好、氛围好,我们继续坚持“冬天滑雪,夏天滑轮”的理念,贵州冰雪健儿一定会走向更高领奖台。
“戳屏幕,十连赞,
为贵州运动员打call!”
省运会是体育健儿奋勇拼搏的赛场,也是弘扬中华体育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比赛期间,中央媒体、省内主流媒体对大部分赛事进行了现场直播,得到全国观众关注和好评,千余万人在“云上”见证省运精彩。
“好激烈!都是民间高手啊。”
“这个项目很想尝试一下。”
“贵州运动员跑得真快!”
……
拉近观众与运动员的距离,省运会“朋友圈”扩大的同时,体育文化传播也实现“破圈”。
贵州女子排球队退役运动员李晓满的解说首秀献给了省运会。她通过及时传递精彩瞬间,解读比赛规则,对气排球的力与美进行了全面解读。扎实的专业素养,风趣的解说方式,收获了众多网友的喜爱。
“解锁了新技能,也延续了体育梦。”李晓满告诉记者,能够以解说员的身份参与省运会,她感到兴奋和激动,认为这是为贵州体育继续发光发热的好机会,“感谢网友们的支持,我继续努力!”
场内看比赛,场外看文化。
贵州省体育文化宣传信息中心采用流动博物馆的形式,在赛场外搭建了体育文化展,讲述贵州体育好故事、传递贵州体育好声音。
一张张记录贵州体育发展的图片故事,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
“我带着孙子来看,希望他也能像运动员一样为国争光。”市民杨再林说,体育精神鼓舞着我们勇敢前行,很开心在家门口就能看这么丰富的图片展览,了解贵州体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9 ℃夏天,360°热情。”
这是六盘水市继1988年成功举办贵州省第七届运动会后,第二次举办省运动会。阔别34年再相聚,凉都儿女翘首以盼,期待为八方来客留下温暖的“省运记忆”。
牂牁镇中学高三毕业生张莉为运动员献上布依族“板凳舞”,“我把最美的舞蹈献给省运会,祝福大家比赛顺利。”
看到体育在家乡蓬勃发展,让张莉对未来发展有了新规划。“高考志愿我填写了师范院校的体育类专业,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助力家乡的体育事业发展!”
志愿者是赛场背后的人,平凡而忙碌。“能为省运会贡献一份力量,展现凉都人民的热情,我感到很荣幸。”就职于水城公路管理局的唐诗是第一次在大型运动会上当志愿者。
“我们因体育而凝心聚力,为办好省运会共同奋斗。”唐诗说,19 ℃夏天,有“小凉粉”360°的热情,志愿者就像一颗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出不平凡的光芒。
胡旭身着重10余斤的吉祥物服装又蹦又跳,不过一会汗水就已浸透全身。
“省运会四年举办一次,我很珍惜这次机会。”胡旭说,自己的一举一动展示着六盘水的形象,虽然很热,但看到比赛能成功举办,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这一切都值得!”(众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