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体教融合创特色 助推“双减”工作提质见效
一是共建工作制度。联合印发《重庆高新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若干举措(试行)》、《重庆高新区参加重要比赛奖励标准》等文件,成立高新区体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共设训练基地。联合印发《重庆高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在中小学建立综合训练基地、单项训练基地、单项训练点共计25个,完成14个项目布局,现正结合市七运会项目布局对基地学校进行调整完善。三是共建场地设施。根据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按照“一校一策”统筹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配齐项目器材设备,完成6个学校场地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推动2所学校体育场馆施工建设,同时加强与辖区高校合作,协调利用高校体育场馆举办青少年赛事。与四川美术学院通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乒乓球训练基地。四是共办赛事活动。联合印发《重庆高新区中小学生体育竞赛计划》,共同举办区级中小学生运动会暨单项锦标赛,共同承办市级青少年赛事,共同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和教练员培训班,建立统一的运动员注册认证和裁判员信息系统。在高新区两所小学开展国家体育总局“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试点工作。五是共同备战参赛。联合选拔青少年运动员参加市六运动会取得10金6银4铜,组队参加市单项锦标赛、冠军赛等市以上青少年赛事获74项冠军,向市队输送1名试训运动员、2名集训运动员,全国运动员注册达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