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绿色”和“人文”简单理解就是办一届“环保的奥运”和“以人为本、突出人文精神的奥运”;而“科技”则包含了辩证的内容:一方面,东道主要借助科学理念、设备办好奥运会,东道主选手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赛出成绩;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使用科学仪器设备打一场反兴奋剂的战役。
在去年的环法自行车赛上,美国选手兰迪斯一举夺冠,但之后却身陷“禁药门”,直到现在这场“是否服药”的官司还没有完全了结。前不久,奥地利奥委会因为包庇多名参加冬奥会涉药的运动员遭到国际奥委会的重罚,该国奥委会副主席也引咎辞职。这些事件在国际社会和世界体坛引起了强大反响和巨大震荡。
当“A、B瓶尿样”、“诺龙”、“类固醇”和“EPO”等专业术语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和公众视野中时,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些名词和潜藏在其背后的“危机与阴谋”。日前,记者走访了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在那里见到了即将在北京奥运会上用于尿样检测的“A、B瓶”,首次独家报道反兴奋剂工作的内幕。
小小玻璃瓶价值15美元
作为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研究所,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近年来参与了大量科研和兴奋剂检测工作,确保广东选手在国内外大赛中不出现兴奋剂问题。而他们也在和高水平运动队的合作以及参与国际性大赛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科研水平,掌握了“核心技术”。这也使得记者在这里见到了“A、B瓶”,这就是国际通用的、即将在北京奥运会上使用的尿检用瓶。
广东体科所偏居于广州东北郊,鲜有人知晓这个“秘密单位”的工作性质,而所长李捷博士向来低调,虽然他在国内体育科学界已经非常著名,目前还是国家体育总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家组成员,但却很少接受采访。在他眼中,反兴奋剂工作就相当于“警察抓小偷”,是一份既有趣又艰巨的工作。记者和李捷聊天更像是在听课,因为,他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具有绝对发言权,而且体科所在国内树立起的权威地位也让李捷自信满满。
在去年环法大赛上,兰迪斯夺冠,但其A、B瓶尿样的睾酮素超标。这让许多人认识了用于检测尿样的“A、B瓶”,这种瓶子后面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广东省体科所办公室主任朱红伟向记者出示了“A、B瓶”,这是他们首次向公众展示这种神秘的瓶子。
“不要小看这两个小瓶子,”朱红伟告诉记者,“这一对瓶子要30多美元,像全运会这样的国内和国际大赛都会使用这种瓶子。”这种造价高昂的瓶子均是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授权提供的,在使用前是完全封闭的,只有运动员本人才可以接触并亲自打开这些瓶子,外人一概不得触及。
瓶上信息少确保公正性
和记者的印象不同,这组瓶子并非试管样的玻璃瓶,而是制作考究、科技含量很高的瓶子。“带红色标签的是A瓶,这种瓶至少装50毫升尿液,”朱红伟说,“带蓝色标签的是B瓶,这是用于备份的,通常当A瓶尿检显示为阳性时,才会对B瓶进行检测,这个瓶子至少装25毫升尿液。”
两个瓶子上并没有明显的刻度,如何确定尿液的容量呢?朱红伟说,红色标签的下沿为50毫升的标记,而蓝色标签的下沿则为25毫升的标记。一名运动员通常要提供75毫升以上的尿液样本。
用于尿检的瓶子上没有任何有关运动员的信息,只是通过一个6位数的编码来确定运动员的身份,而检测人员直到检测完毕也无从知晓编码的含义。这就保证了药检的公正性。每组瓶子都采用了“5号一体”的编码模式,即在A、B瓶以及外部包装上都有统一印制的6位数编码,编码分别位于外包装、瓶盖和瓶体,共计5处。
尿检流程多监控不含糊
尿检听起来并非难事,但具体操作起来却比较繁琐,特别是其中的“规矩”颇多,而且要求严格。2006年世界职业乒乓球巡回赛总决赛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朱红伟参与了此次大赛的兴奋剂检测工作,他对尿检有不少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