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广、诱惑多、自律弱 “00后”运动员成才更需“心贴心”
6月11日上午,湖北省体育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交流会在省奥体中心举行。这是一场特别的视频交流会,我省体育局各运动项目中心代表,围绕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展开讨论,“过于看重金钱利益”“缺乏奉献精神”“自律性不足”……一个个问题抛出来,既尖锐,又现实。随着“00后”运动员逐渐成为赛场的重要力量,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也亟需与时俱进。
克敌制胜重要法宝要抓牢
5月30日晚,U19男足国家队的6名队员在集训期间严重违反国家队疫情防控规定,未请假擅自外出聚众饮酒,直至次日凌晨才返回,引发社会广泛批评。最终,这6名队员被中国足协禁赛半年,并取消入选中国各级国家男子足球队的资格。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2月在塞尔维亚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女篮资格赛中,中国女篮先是逆转击败英国队,随后又爆冷击败西班牙队,连克两个强手,提前拿到奥运入场券,给正身处新冠疫情阴霾中的全国人民带来喜讯。“当一个国家身处逆境,呼唤一种精神时,那就是使命,就是信念,就是一往无前”,中国女篮心理教练黄菁的赛前动员讲话,为女篮队员不畏强敌、战斗到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成为中国女篮成功出线的一个关键因素。
省体育局局长胡功民认为,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运动队严格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更是运动员在赛场上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去年二青会,湖北代表团取得佳绩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高度重视专业队、社会联办等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临时党支部建在出征赛场的运动队上,为省争光的使命意识、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为取得佳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但不容回避的是,我省运动队在日常训练中,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教育上多是灌输式、说教式,缺少平等对话和交心谈心;开大会、抄笔记多,法制、心理、哲学等人文教育少。这些做法将直接影响运动队的长期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关键
我省体育系统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遇到不顺心的问题时,55.9%的运动员选择向知心朋友倾诉,向教练员、领队诉说的仅有10.25%。一些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方法因循守旧,跟不上时代的变迁,脱离了当前运动队和运动员的思想实际,隔靴搔痒,自然不会起到好的效果。要做好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研究年轻人思想的共性特点,还要研究运动员思想的个性特点,从而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胡功民认为,与老一辈运动员相比,“00后”运动员普遍存在以下特点:求新意识强,甄别能力弱;个性意识强,自律约束弱;功利意识强,奉献精神弱;英雄意识强,集体主义弱。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优势,补足他们的短板,成为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关键。
省重竞技中心教练员邓爱民说,省重竞技中心拳击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练员要做到“三个知道”,就是知道队员在干什么、想什么、要什么。用真挚的感情和运动员交知心朋友,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
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夏清说,真诚的沟通和关怀,能增强年轻运动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她以我省女足名将王霜的事例分享经验: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足八强战,王霜罚失点球,中国女足不敌世界劲旅德国队。通过直播,夏清看到王霜沮丧难过的表情,她知道,如果不立即对她的情绪做疏导,可能会给她的心理造成难以抹去的,阴影,影响未来职业生涯。夏清连夜通过微信送上安慰和鼓励,经过彻夜的陪伴和交流,王霜情绪逐渐平复。经此一役,王霜更加成熟和强大,不断获得佳绩和荣誉。今年疫情期间,她捐款60万元,与家乡人民一起抗击疫情,体现出优秀运动员的责任与担当。
胡功民表示,作为体育部门,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以运动员为本,不仅要帮助运动员攀登竞技体育的高峰,还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三观,从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关心、帮助、教育运动员健康成长,全面提高运动员素质。
文:杨然
图:湖北体育杂志 刘璐
各直属单位
编辑:李明非
审稿:门天清、胡迪凯
审核: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