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青少年体育发展走出特色之路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湖北省近年来在深化体教融合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新路。

芳菲四月,春意盎然。2025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在湖北武汉举行,聚焦青少年体育这一关乎国民素质根基与民族精神塑造的重要领域,湖北以“传承奥运基因 打造人才高地 推动‘61530X行动’成势见效”为主题,勾勒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生动画卷。

体育支教:共同成长的双向奔赴

原湖北女篮队员王梦在湖北省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担任专业篮球教练期间,收到学生手绘的篮球战术图生日贺卡。两年前,她响应号召赴宜昌市西陵区东山中学支教,从零开始组建了一支由12人组成的女篮队伍。

在王梦的指导下,这支队伍迅速成长。每天清晨,她都会带领孩子们练习基础动作,加上每周一次的篮球课和周末的加练,不到一年,东山中学队斩获西陵区篮球赛女子初中组第一名,多名队员入选区、市队,并获得宜昌市甚至是湖北省冠军,5名队员获授一级运动员称号,3名队员获授二级运动员称号。如今,东山中学已成为宜昌市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东山中学的校女篮队声名在外,学校新学年招生时,一些家长甚至表示“就是冲着女篮而来”。

王梦的同事龚玺在常刘路小学支教的武术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校被评为2023-2025年全国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葛洲坝实验小学的跳水和体操项目为湖北省队输送了多名人才。

为解决基层特别是偏远地区学校体育师资不足的问题,湖北省自2023年起组织实施“千师百校”体育支教行动,通过 “一主两辅” 招募模式,打造支教与选材结合、教练与教师组合、学校与体校融合的 “三合” 模式,每年参加体育支教的志愿人员已超千名,覆盖30个县(市、区)的200余所基层中小学校。一批又一批优秀运动员走进校园,让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也为竞技体育储备了更多后备人才。

体教融合: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

在湖北省体育局洪山体育中心英东游泳馆的跳水馆里,16名小队员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训练。跳台背后的墙壁上,悬挂着周继红、伏明霞、肖海亮、刘蕙瑕、王宗源等奥运冠军的大幅照片。这里还走出了昌雅妮、郑九源、程子龙等多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

“这些孩子年龄在6至10岁,来自襄阳、十堰、仙桃等多个市州。”有“金牌教练”之称的欧爱江告诉记者。除了跳水之外,洪山体育中心少儿体校还有游泳、羽毛球、体操等多个项目,目前在校在训的孩子有300多名,孩子们的年龄也都相仿。

在小学教育阶段,孩子们如何做到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平衡?欧爱江介绍,洪山体育中心通过与属地学校签订共建协议,保证学员同样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白天,孩子们被专车送往白鹭街小学和东亭小学正常上课,下午4点放学后接回训练直到晚上7点,训练结束后还会有武汉小学的老师来队里给孩子们进行文化辅导。

位于潜江市少儿体校的湖北省小轮车训练基地,也是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十多名队员正在抓紧备战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该校学生白天上文化课,下午放学后或者节假日进行体育训练。

2022年,湖北省体育局联合湖北省教育厅印发《湖北省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创新实施体校建设“61530”行动计划,深入推进12个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让体校、学校、社会组织三大阵地的融合更加深入,让培养的体育后备人才全面发展。

深化改革:谱写青少年体育发展新篇章

湖北省在深化体教融合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体育支教和体校建设,还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体育人才培养联盟,共同开展体育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同时,湖北省还积极举办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和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和锻炼机会。

在赛事方面,湖北打造“县赛广泛参与、市赛注重选拔、省赛突出精英” 的参赛机制,举办了多项省级青少年体育赛事,如湖北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湖北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等,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参与。这些赛事不仅提高了青少年的体育竞技水平,还激发了他们对体育的热爱和兴趣。

在活动方面,湖北省开展了“阳光体育大课间”“校园足球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同时,湖北省还积极推广体育文化,通过举办体育讲座、展览等形式,让青少年了解体育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

展望未来:为体育强国贡献湖北力量

湖北省体育局副局长骆启义表示,体校建设任重道远,体教融合春山可望。湖北省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和做法,完善政策措施,不断提升青少年体育工作水平。

未来,湖北省将继续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成体育强国作出湖北贡献。

亚洲体操之乡仙桃:娃娃体操梦的绽放

在体操领域,仙桃声名远扬,被誉为“亚洲体操之乡”。4月9日下午,仙桃市李小双体操学校三楼的训练馆,一群小男孩在蹦床上活力四射地跳跃,小姑娘们靠着墙整齐倒立,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奥运冠军昌雅妮的启蒙教练刘芬,一边紧盯着秒表,一边大声鼓励:“坚持,还有八秒!”“腰别塌了!”

训练馆的墙壁上,李小双、杨威、郑李辉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的大幅照片格外醒目,他们面带微笑,仿佛是注视着师弟师妹们在这片梦想的起点展翅翱翔。

李小双体操学校,作为仙桃体操的金字招牌,培养出了6名奥运冠军,为我国贡献9枚奥运金牌。然而,这所学校也曾遭遇低谷。2020年,学校学生数量锐减至30多名。校长谢涛忧心忡忡:“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选择也更多,体操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生源不足,选材源头就断了,学校发展将举步维艰。”


面对困境,学校主动出击。一方面,学校常年派出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养过硬的教练前往市内幼儿园执教体育课,大力推广“快乐体操”,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体操的魅力,另一方面,每年两次组织仙桃市幼儿园教师集中培训,并提供全方位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学校还不定期举办“开放日”“选材大会”等,凭借优质的教学训练环境和质量吸引更多孩子。

经过不懈努力,到2024年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近百人,今年更是增长至111人。谢涛满怀信心地说:“未来我们将新建一片30亩的新校区,规模比现在大两倍多,预计学生人数将扩大到300人。体操人才的涌现离不开庞大的基数,只有扩大数量,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像李小双、昌雅妮这样的优秀人才,为国家体操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不过,要持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并非易事。培养了世界冠军郑九源的教练杨玉林表示:“快乐体操能让孩子喜爱体操,但出成绩还得靠艰苦训练。不断出成绩、出队员,才能让金字招牌持续闪亮,而这离不开优秀教练员的精准把握。”

目前,学校拥有刘芬、杨玉林等冠军教头,也有杨飘、陈露等新鲜血液,但教练数量仍显不足。谢涛算了一笔账:“根据多年经验,每个教练平均只能带12人左右,与未来发展规划相差甚远,补上教练缺口是当务之急。”

在仙桃这片体操热土上,娃娃们的体操梦正在绽放,未来,他们有望在体操舞台上续写更多辉煌。

湖北足球青训:砥砺奋进续写新华章

1954年,湖北省足球队应运而生,自此,湖北足球与湖北球迷相伴相随。70载春秋,绿茵场上见证了无数球员的热血拼搏,承载着几代球迷的喜怒哀乐。

湖北足球队堪称全国劲旅。1994年足球改革浪潮中,湖北足球勇立潮头,开启职业化征程。40年来,足球投资企业频繁更迭,但湖北足球的梯队建设始终坚守专业队时代的优良传统。湖北省队从全省少体校选拔人才,组建青少年队梯次培养,源源不断地向国少、国青和俱乐部输送人才。蔡晟、冯志刚、曾诚、荣昊、蒿俊闵、王霜等一代代球星从这里走出,闪耀赛场。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大球改革,有力推动足球事业发展。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湖北足球构建起立体化、现代化的青训体系,11人、7人和5人制足球协同发展。


省、市、县三级体校联动的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成,“选材—培养—输送”链条高效运转;校园足球广泛普及,选拔优秀苗子组队参赛;设立升学通道,融合教育资源化解“学训矛盾”;探索职业俱乐部与校园双轨培养模式;创建湖北足协星辉青训学院,组建U系列精英梯队,以国际视野培养精英球员。

湖北青训成果显著。2024年,湖北省注册青训机构达159家,青少年注册球员17851人,各级别教练员4563人,成为推动湖北足球发展的重要力量。湖北省足管中心训练基地等一批全国一流的训练基地和比赛场地星罗棋布,与遍布荆楚的7129个足球场地一起,为湖北省多层次、多样化的青少年赛事体系提供了优质平台。

湖北足球在全国比赛成绩和向国家队输送人才方面表现亮眼。2024年,湖北省向各级国家队输送球员高达75人,其中男足62人、女足13人。2025年3月,在第十五届全运会资格赛已举行的三项比赛中,湖北U16男足在湖北赛区以5战全胜进20球、零失球高居赛区第一。

湖北省体育局副局长余平辉表示,青训是全面振兴湖北足球的重要抓手,将进一步深化青训模式改革,突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创新“体校+中心+特色学校+社会力量”的青训模式,依托“61530X行动”加快校园足球发展,支持职业足球发展,提高省专业队实力,为体育强省建设贡献足球力量。

中国网球之乡京山:孕育网球新星的摇篮

4月10日清晨,在京山市申公路166号的湖北省网球学校球场上,12岁的石家庄女孩石梓涵挥舞着球拍,打出一记凌厉的斜线球,汗水在小麦色脸颊上流淌。两小时高强度训练后,她走进教室,眼神坚定:“我想成为郑钦文那样的职业球员,但也不想放弃学业。”


时光回溯到2012年,10岁的郑钦文在京山夺得湖北省青少年网球赛U10女单冠军,那是她网球生涯的起点。12年后,她在巴黎奥运会首夺金牌,书写传奇。从京山到巴黎,这段征程激励着无数中国少年。作为“中国网球特色城市”,京山有着独特的育才之道。

京山人对网球的热爱始于20世纪80年代水泥地上的挥拍,如今这里已拥有380个网球场,10万网球人口中,青少年占比近六成,贡献湖北省七成青少年网球金牌。

2018年,湖北省体育局与京山市人民政府携手,开启“省校县办”新模式,湖北省网球学校落户于此。学校成绩斐然,文化课成绩名列京山前茅,建校七年共收获103枚全国比赛金牌、283枚省级比赛金牌。

如今,湖北省网校球员在赛场上大放异彩。去年全国青少年巡回赛A类赛,12岁的朱鹏睿狂揽十余冠;刘思睿跻身2024年度全国青少年U12总积分前三名;17岁的吴汝茜在ITF国际巡回赛夺得女单、女双三冠,还助力湖北女团打进全运会决赛圈;李世珵和图拉嘎在中国青少年网球巡回赛体能测试中高分获得A类赛外卡。“京山德比”在全国青少年巡回赛决赛频繁上演,吸引着无数网球少年。

去年新校区启用,首次面向全国招生,石梓涵慕名而来。新校区路灯柱上嵌着郑钦文等网球巨星的照片和奥运梯队班成员的战绩铭牌,激励着每一位学员。校长程振平说:“孩子们踏着偶像足迹训练,梦想仿佛触手可及。”


目前,湖北省网校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增设幼教部,今年还将筹划设立高中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发展路径。今年年初,京山市加大政策支持,增加网球发展基金预算,还促成李宁集团赞助100名优秀运动员,减轻小球员家庭负担。

如今的京山,凭借政策支持、资源投入和显著成绩,入选首批全国奥运梯队建设重点城市。未来,京山将继续为中国网球事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来源:中国体育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