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市印发实施全市教育体育“两个规划”

日前,宣城市委和宣城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宣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宣城市十二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两个规划)。

“两个规划” 依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和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皖政办〔2011〕30号),《宣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省其它地市相关规划,并结合宣城市实际编制。

宣城市教体局于2011年4月份开始组织班子起草两个规划,历时8个月,十易其稿。在局机关内部充分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了县市区教体局、市直学校、基层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教育专家学者和市直相关单位的意见,向黄敏副市长作了专题汇报,充分吸取了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后形成两个规划送审稿,2011年12月13日向宣城市政府常务会议作专题汇报,会后宣城市教体局再次对两个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2012年3月12日提交宣城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

《宣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分为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四大部分,共20章、56条。《宣城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分为规划基础、发展目标、发展任务、保障措施四大部分,共5项发展任务,8条保障措施。两个规划提出了宣城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十二五”期间启动“教育强市、体育大市”建设,到2020年,进入“教育强市、体育大市”行列。

主要指标情况(其中“十一五”末的教育事业指标,宣城市取2010年末数据,国家和省取2009年末数据):

1.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十一五”末,宣城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5.25%,超过国家指标数据4.35个百分点,超过省指标数据10.15个百分点;到2015年,宣城市发展目标为80%,超过国家确定目标20个百分点,超过省定目标15个百分点;到2020年,宣城市发展目标为90%,超过国家确定目标20个百分点,超过省定目标10个百分点。

2.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十一五”末,宣城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06%,超过国家指标数据8.26个百分点,超过省指标数据11.86个百分点;到2015年,宣城市发展目标为99.2%,超过国家和省定目标6.2个百分点;到2020年,宣城市发展目标为99.5%,超过国家确定目标4.5个百分点,超过省定目标1.5个百分点。

3.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十一五”末,宣城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9.31%,超过国家指标数据10.11个百分点,超过省指标数据15.11个百分点;到2015年,宣城市发展目标为93%,超过国家和省定目标6个百分点;到2020年,宣城市发展目标为95%,超过国家和省定目标5个百分点。

4.高等教育。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争取进入安徽省重点职业院校行列。加快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建设步伐,使宣城市成为继合肥之后全省第二个拥有“211”院校的城市。

5.群众体育。到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10年的1.2平方米达到1.5平方米(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国家级全民健身广场由2010年的1个发展到5个,市区建设一个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体育中心;全市健身路径由2010年的100余条发展到300条;社区体育俱乐部由2010年的11个发展到50个;晨晚练点由2010年的100余个发展到500个;乡镇级全民健身中心由2010年的12个发展到50个;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标准水泥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宣城棋院(围棋学校)。

6.竞技体育。“十一五”期间,宣城市竞技体育一直徘徊在全省第十三、十四的位置,2010年的省十二运上有所进步,金牌和总分列全省第十二位。五年中,共获省级以上比赛金牌近100枚,向省级以上运动队输送人才160名,建成省级以上传统(特色)体育项目学校7所。到“十二五”末,通过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组建后备人才库,力争在2014年的省十三运上取得比省十二运更好的成绩。在“十二五”期间,争取获得省级以上比赛金牌120枚以上,向省级以上运动队输送人才200名,建成省级以上传统(特色)学校11所,把宣城市体育运动学校逐步建成集初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少年儿童业余体育训练为一体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7.体育产业。“十一五”末,全市体彩年销售额1.1亿元,列全省第四,其它体育产业尚处起步阶段。到2015年,实现体彩年销售额达3亿元,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同时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以已建成的体育场馆为依托,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

两个规划的印发实施,必将推动宣城市教育体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