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体育产业“钱”景广阔

政府政策利好+社会资本活跃
江苏体育产业“钱”景广阔

    引进民企,盘活存量体育资源;基金众筹,扶持企业突破瓶颈;竞技体育,也可交给企业办……在江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企业家座谈会上,大家纷纷出谋划策。“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和环境三个要素,国务院文件将很多政策空间留给了地方,需要地方主动谋划、创新发展。”有着长期政府经济管理工作经验的江苏省体育局局长陈刚,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有着深刻的理解。江苏是全国民间资本比较活跃的省份之一,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体育产业具备着良好的基础。据预算,2013年江苏体育产业占GDP比例已达到1.09%。
    资本热恋资源,体育产业将“裂变增长”
    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预测,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所释放出的政策利好、市场前景信号,庞大的体育产业资源将成为社会资本的“热恋对象”,体育资源在资本大师的“烹饪加工”后,将带来体育产业“裂变式”的增长。
    民营企业中南集团投资11亿元建设的南通体育会展中心,民营企业参与组建的混合所有制的五台山场馆运营公司,社会资本参与组建的男篮、女篮、男排、男足、女足多家职业体育俱乐部。三胞集团总监丁宏认为:“体育资源要向民企开放,可以由民营企业单独经营或合作经营,提高现有体育资源的使用率。”
    随着各类资本的加入,江苏体育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去年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640.2亿元,占全省GDP的1.09%,体育产业从业人员45.59万人。各类资本投资的产业实体收益颇丰,常州体育产业有限公司2013年营收超8000万元,体育主业占比超过70%;江阴市有体育产业经营实体3600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
    市场配置资源,体育产业需“融合发展”
    “体育产业和各个行业关联度广,自身的产业链长,体育要和教育、卫生、旅游、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养老结合,只要打开视野,大有可为。”陈刚认为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将促进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江苏把将体育产业列入省政府促进文化、旅游、健康等服务产业和扩大消费市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意见,江苏省体育局还与省旅游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体产业集团、南京报业传媒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体育传媒和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拓展体育产业发展新领域。
    目前,江苏已基本形成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装备制造、服务贸易、体育旅游、体育康复等为主的体育产业体系和市场。
    环境影响发展,体育产业要“政府扶持”
    民营资本对投资环境最挑剔。“体育部门要做好服务、完善政策、打开大门,将体育资源向社会释放,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陈刚认为,吸引各类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创造良好的环境是重要方面。
    江苏省政府将财政资金和税费优惠等政策作为重点内容,明确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体育场馆房产税等优惠,企业发生的体育冠名、广告性资助等费用可以税前列支,体育服务企业用水用电用气可享受一般工业价格和居民使用价格等相关扶持政策,对非公有资本投资的体育产业项目享受国有资本投资同等待遇。
    从2011年起,江苏设立省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四年来累计投入3亿元扶持了453个项目,拉动社会投资近200亿元,其中累计投入民营企业1.77亿元,扶持了258家民营企业实施的304个体育产业项目,项目数量占比为67%。“民营企业并非对体育产业不感兴趣,相反民营企业的市场嗅觉是最灵敏的,只要政策允许、环境良好,体育场馆设施都会成为他们眼中的香饽饽。”江苏金大地集团董事长朱克平认为,只要政府引导有力、市场公平有序,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
(中国体育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