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体育健身工程得民意(下)
2011年,江苏张家港市在全国县级市中首创“全民健身大联赛”这一全新的全民健身赛事模式,通过为全市球类爱好者搭建迷你赛事平台,增进俱乐部交流互动,提升体育社团运营能力,提高体育人口的组织化程度,深入推广草根体育文化,为全民健身的持续发展奠定更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全民健身大联赛的创办初衷,是打造老百姓自己的联赛,用赛事带动健身、用体育服务民生。”张家港市体育局副局长李峰说,“全民健身大联赛”已连续举办三届,届届有创新、年年有突破,赢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充分认可的同时,成功打造出了张家港本土全民健身赛事品牌化发展的旗帜和标杆。尤其是2013年举办的市第三届“全民健身大联赛”,参赛俱乐部达到131个,全部赛事1125场次,超过4万人参与其中。
市民都有机会享受联赛
“全民健身大联赛”无门槛的准入机制,使得每一个港城市民都有机会享受赛场,草根文化在体育舞台大放光彩。
在市人民医院工作的王凌玲和网球结缘有八九年时间了,但却3年没摸过网球拍了,“直到去年4月,我又重拾球拍,背着球包来到大联赛的赛场。”王凌玲说,感谢大联赛给众多球友建立一个热闹又精彩纷呈的平台,不仅让她认识了更多的人,更带给她健康的体魄和生活方式。
即将毕业的沙洲工学院建筑系学生黄凯说:“我从小就喜欢足球,一直希望以后工作了也能踢上足球,现在看到张家港的足球环境这么好,我又参加了足球俱乐部,使我下定决心要留在张家港工作。”
“近三年,在大联赛的带动下,体育场馆利用率上升、体育培训市场火热、民间赛事交流日增,城市体育氛围日益浓郁,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市体育局群体部部长刘欣石说。与此同时,“迎新年万人健步行”、“红红火火过大年”、“激情五一”、“快乐中秋”等假日体育丰富多彩,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内容众多的“全民健身节”,充分体现了全民特色,项目展示、体育竞赛等活动多达420多项次;创新推出的全民健身积分赛,项目包括乒乓球、台球、网球、五人制足球等项目,免费报名、免费参赛,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
健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没有体育的城市,是一座没有活力的城市。的确,体育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有利于扩大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从以前政府、单位号召市民进行体育锻炼,到现在市民自觉自愿参加体育活动,体现了港城市民健身观念的改变。家住江帆花苑的市民李涛说,只要不下雨,他每天晚上都要到小区广场上的健身路径去锻炼,“到这里可以做做健身操、跑跑步啊,不仅离家近,又是免费的,很方便。”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热衷于体育锻炼,尤其是对那些健身器材,更是钟爱有加。为了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市体育局不断加强小区周边的体育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积极开发各种简易的健身场所,精心设计和安装一批体育设施,务求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记者了解到,不论是用全国的还是江苏省的发展目标来衡量张家港市的全民健身事业,绝大部分指标都已超越其他省市水平。
张家港市体育局局长孟波说,接下来,我们将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契机,通过多方引智,实现顶层设计的科学化。从2009年创建江苏省体育现代化试点单位开始,我市便聘请苏州大学教授王家宏等国内著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建立科学的方案和评估体系,确保建设方案的科学高效。着眼长远,加强全民健身队伍的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体育社团的实体化建设,尝试民间社团办赛、政府购买服务。做大品牌、做强特色,挖掘本土草根资源,体育的地域人文价值日益凸显,一批全民健身骨干成为全民健身工作一线的奉献者、带动者。
“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发展需要的只是职能部门的科学引导和全力服务。”孟波说,全民健身事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健康、服务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正因为体育对于人的根本的关怀,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永无止境。
(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