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以省运为契机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随着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的临近,淮安区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热潮。从漕运广场、府衙广场、古城墙遗址公园等这几年新建的市民广场到遍布城乡的游园、小区,处处可见人们练拳跳舞健身的身影。
    从城市到乡村织就全民健身网络
    可承担国家级比赛的体育馆、标准的塑胶跑道操场……在淮安区周恩来红军小学,这些设施随处可见。“这样高标准的体育设施就是在省会城市的中小学也是很先进的。”日前,前来交流学习的南京某小学校长竖起了大拇指。
    “全区已经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淮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全区投入上亿元新建了体育馆,在26个乡镇先后建起345个篮球场和乒乓球室,安装健身路径468套,为27所农村中小学配建了塑胶化运动跑道。16所城乡中小学校均规划建设了风雨操场、体育场馆和塑胶化运动跑道。为适应居民健身需求,全区建立各类群众健身点2000多个。
    从业余到专业提升全民体育素养
    从4月开始,一场篮球联赛在淮安区打响,参赛队员全部是普通市民。
    虽然是纯粹的业余联赛,但丝毫不比专业联赛逊色,从赛事组织到赛制的运作,都与专业比赛没有差别。“从业余到专业,这不仅是一个探路的过程,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淮安区体育局负责人称。
    据统计,2010年以来,淮安区共承办了15次省市级体育比赛,仅去年一年就主办了江苏省青少年摔跤锦标赛、青少年象棋比赛等多个大型赛事。该区体育工作连续四年在全省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中获得苏北第一。
    “不仅官方组织水平提升,民众参与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市民李先生说,老百姓正从一个观赛者逐步变成参与者。
    从健身到健康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放下锄头打篮球、卷起裤管跳起舞……全民健身的雨露不仅滋润了群众对健康需求的心,也催生了文明之花。
    夜晚,在南闸镇泾河村健身广场,上百个农民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有轻柔的四步,也有激情的探戈……村党支部书记顾祥如告诉记者,村里除了舞蹈队,还有篮球、腰鼓、秧歌等十多支队伍。
    顾祥如说,在体育活动的凝聚下,泾河的社会风气悄然发生了变化,村里打牌的人少了,打球的人多了;吵架的人少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多了,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加和睦了。
    今年,区里组织广场舞大赛,泾河村包了两辆面包车浩浩荡荡地开进城,和城里的代表队一较高下。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