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体育设施有了500名专业“管家”
自4月底一批健身设施被安装到泰兴市河失镇刘庄村后,村健身助理刘竞赛就开始忙碌起来:向村民讲解体育器材正确使用方法、手把手指导科学锻炼、时不时巡查器材损坏情况……
“能为村民们做健身教练,给他们送来健康,自己苦点也值得。”尽管是份苦差事,但他做得乐此不疲。
据了解,目前,像刘竞赛这样的体育设施管护人员,全市共有500名左右。按照有体育设施的地方就有管护员的思路,泰兴市今年组建由市体育局群体科、体育设施供应商、群众体育中心和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选派的管护人员组成的体育设施管护网络,使全市体育健身器材有了专业“管家”。
目前,全市共有健身场所400多处,每个场所有8至10件不等的健身设施。近年来,由于使用不当、人为损坏、保养缺乏等原因,1000多件体育健身设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过去,泰兴市也曾发文要求切实加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维护工作,对全民健身路径实行“谁受赠谁负责、谁受赠谁管理、谁受赠谁维修”的原则,实行属地管理。但一些健身设施损坏未修复的问题仍一定范围存在,成了群众日常健身的心病,也一直饱受群众诟病。
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建立市镇村三级管理体系,就是为了解决全市体育器材长期损坏而无人问津的问题,更方便群众日常健身休闲。”市体育局副主任科员李菲菲告诉记者。
按照分工,这500名管护人员来自市镇村三级队伍。像行政村、社区一级的人员,负责日常全民健身活动点的管护,定期对体育健身器材进行检查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设置警示标志并上报至乡镇(街道);乡镇(街道)负责组建本辖区管护队伍,定期上门巡查,对各村居上报的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并管理维护器材;如有乡镇需要,市体育局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帮助联系和协调相关厂家对损坏器材进行更换维修。
为确保各类设施器材维修保养及时,泰兴市还将对体育设施管护队伍实施考核奖惩,明确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对象、奖励标准和要求等,确保这项惠民举措长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