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调研扬州泰州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情况

    3月10日至12日,江苏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组织体育界别委员赴扬州、泰州两地调研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情况。省政协常委、医卫体育委员会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李一宁,省政协常委、医卫体育委员会副主任、省体育局局长殷宝林,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副主任黄成惠、刘卫华参加调研。
    调研组考察了扬州、泰州两市以及仪征市、广陵区、高港区、兴化市体育社团办公场所、活动现场以及体育设施情况,听取了市县体育社会组织工作情况汇报,与当地政府和政协、体育部门、基层体育社团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详细了解社会体育组织的人员组成架构、会员数量、经费来源、活动开展、矛盾困难等情况。殷宝林代表调研组就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他说,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建设,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加大投入,增强了基层体育社团的凝聚力创造力,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文明、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体育社团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作用,指明了努力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全面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阶段,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推动基层社会体育组织体制机制、工作方法、活动内容创新,推动全民健身更快更好普及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按照社会化、规范化、实体化要求,把体育社会组织作为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来抓,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健身群众,建立体育社团,加强引导扶持,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新格局。在发展方向上,把提高有组织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和群众参与面作为重点,努力扩大从事本项目健身人群,大力普及推广体育健身项目,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新标准,提高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的数量和质量。在组织架构上,邀请当地有影响的老领导老同志担任会长或名誉会长,推荐热心体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善于协调组织的同志担任秘书长和社团骨干,积极发展各类协会所属俱乐部,并推动体育社团向基层覆盖延伸。在工作方法上,围绕政府想转移什么职能、群众想得到什么服务,综合运用购买服务、考核评估和政策扶持,提升体育社团的公共服务、行业治理、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各类体育社团实际,采取多样的扶持政策,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适应各健身人群的需要,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多样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