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召开全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
3月11日,常州市政府召开全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总结交流近年来全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努力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蔡楚秋主持,副市长方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常州市按照“城乡一体、均衡普惠”和“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在建设“设施更普及、组织更健全、活动更丰富、服务更优质、群众更满意”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常州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2.9㎡;全市59个乡镇(街道)按照“3+2”模式实现了体育社会组织全覆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39%;每年为市民开展体质测试超2.5万人;建成了全民健身数字地图,市属23个体育场馆全部向社会开放;残疾人、特困职工、低保户和老年人到市属场馆锻炼享受半价优惠。
2014年常州市将在现有基础上,打造高水平的城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创建50个城市示范社区;新建10个农村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新增10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建设5个乡镇(街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250个社区(行政村)新建和更新健身路径;新建10个3A级以上体育社团,10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新(改、扩)建全民健身活动站点300个;举办乡镇(街道)以上全民健身活动400次;为2.5万人开展国民体质测试服务。
会上,方国强副市长向两市五区的分管市、区长颁发了2014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书,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争做“示范区中的示范”的总要求,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提升基本公共体育产品供给能力,继续扩大公共体育产品数量,不断丰富公共体育产品种类;二是要加快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发展,推进城乡均衡、区域均衡、结构均衡;三是要切实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强化科学管理,推进“智慧体育”,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推广。
方国强强调,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一个动态和长期的过程,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各部门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坚决扫除“四风”之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按照群众的意愿改进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