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常州市紧紧围绕筹备和备战17届省运会中心任务,创新发展思路、立足全面率先,推到体育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十二五”时期,是常州市实现体育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近期,常州市召开全市体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目标任务,提出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竞技体育瞄准奥运、全运,实施项目化管理,实现质的转变;群众体育要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新路,积极引导、扶持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实现快速发展;体育产业发挥引擎作用,作为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抓根本。根据“十二五”城市发展布局,均衡配置体育资源,社区体育设施半径每500米配置率达100%,新建晨晚练点800个,开展新一轮乡镇全民健身中心和“千村工程”提升工程;依托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建立群众体育指导中心、全民健身辅导站、各类健身俱乐部、群众健身点等基层体育活动站点;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推动体育先进社区创建工作,办好职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运动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富有常州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活动;扎实搞好学校体育,培养学生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深化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和成果提升,开展学生体质监测和相关科研活动。二是抓创新。业余训练从以资金密集投入转到科技依托上,以人海战术转到精兵强将上,以项目扩张转到强项大项上,以自办竞技体育为主转到全社会共办竞技体育上,以重视运动员的专业素质转到文化学习、专业素质综合发展上,努力提高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办赛和赛事创新,制定办赛奖励政策,建立透明公开的办赛平台,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办赛积极性,引进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打造羽毛球、跳水等有影响、有特色的赛事品牌。三是抓软肋。培养和选拔更多的运动员走向国际、国内赛场,为国争光、为江苏争光;组建专业队管理中心,发挥对专业队(点)的领导、管理、协调职能,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教练、与省体育局联办专业运动队、跟踪服务好在17届省运会上崭露头角的一批新人等途径,力争在奥运、全运取得突破成绩;全力推进体育彩票市场的繁荣与稳定,完善市、辖市区体育彩票中心的管理结构、机制、制度、考核体系,全面提升彩票管理和发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加强基础站点规范化管理,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和销售监督机制,确保年增长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提高贡献份额,保持彩票市场占有率。四是抓“引擎”。制定出台《常州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意见》,加强对各类所有制体育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在全市逐步建立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和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体育市场,在奥体中心、清潭体育中心联合医科所率先开展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逐步在全市推广;发展壮大体育发展基金,规范完善基金使用办法。五是抓队伍。实施人才强体“双50”战略,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十二五”拿出20%备战经费和50%基金投入用于人才培养和引进,确保体育人才资源总量增加50%以上,优秀专业人才达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