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政府出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近日,常熟市政府出台了《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明确到2015年,群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明显加快,逐步完善广泛性、经常性、品牌化的全民健身体系,基本实现群众体育现代化;人均体育设施面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体育产业增加值、国民体质合格率与健康水平等主要指标列全省及全国同等城市前茅。一是城乡居民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5%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城乡居民人数比例达到94%以上,达到优秀标准的比例20%以上,大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达到28%以上。每人至少掌握1项体育锻炼技能,市民体质明显增强。二是城乡全民健身体育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完善市、镇、村、社区体育工作机构,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健全市、镇国民体质监测站,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引导市民科学健身;广泛建立遍及城乡基层的行业、项目和人群等体育社会团体;完善体育总会、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社团建设,每万人拥有晨晚练健身点的数量达到8个以上,形成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三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500人以上,其中二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20%以上,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5名以上。四是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深入开展。深入开展体育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市、镇以及职工、农民、妇女、学生、老年人等各类人群定期举办综合性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节假日体育和各类体育健身活动。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体育节”等群众体育品牌建设,完善镇、学校和街道特色体育评选体系,促进体育和教育、体育和文化、体育和旅游、体育与医疗的结合,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五是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进一步增加。加快市体育中心二期建设,加紧城区活动中心规划,做亮和做优高标准、高水平新“四个一”体育场馆设施;延伸新“四个一”到镇,提档镇级体育中心;延伸镇级体育中心到管理区,完成管理区级体育中心;完善“百村体育健身工程”和社区健身点,全覆盖村(社区)级健身网点。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2.8平方米以上;形成市、镇、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网络,公园、绿地、广场逐步增加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节假日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比例达到50%以上,从而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六是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坚持“以体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硬件资源等优势,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体育制造、销售和服务业,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的大众化体育健身市场。积极引导和促进体育健身消费,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总额比2010年增加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