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务院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先后公布召开后,江苏省体育局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当天印发了《关于大力开展“送体育进校园活动”的通知》。
通知要求,全省体育部门要按照中央文件和国务院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体育宗旨,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以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广泛开展“送体育进校园”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身体素质,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苏“送体育进校园”活动共有十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活动进校园。把适合青少年活动、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引进校园,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深入开展踢毽、跳绳、长跑等体育活动,办好青少年体育夏(冬)令营。有针对性指导和支持残疾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活动。二是体育组织进校园。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健全学校代表队或班级项目兴趣组,积极把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进学校,其中40%的省级体育传统校要建成省级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三是体育明星进校园。组织优秀运动队、明星运动员到学校开展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研讨、训练指导和联谊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运动技能。四是体育竞赛进校园。每年举办一次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每四年举办一次省运会青少年部比赛。增设省运会高校部比赛项目。支持学校联合举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比赛。五是体育指导进校园。选派优秀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竞赛管理人员深入学校指导课余活动、运动训练、体育竞赛或特色体育项目推广。六是体育设施进校园。对列入当地新“四个一工程”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并向社会开放的学校新建体育场地设施,对建在符合条件的学校中的业余训练设施和全民健身设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可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给予一定的补助资金。体育系统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可以与学校共享,供学生免费或优惠使用。七是体质监测进校园。普遍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建立青少年营养状况监测机制。国民体质监测车经常到校园为学生进行免费检测,指导学校建立和完善体质测试站。八是业余训练进校园。教练员深入学校一线帮助科学选材,及时发现苗子,纳入训练网络。对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的少年儿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保证体育特长生必要的训练时间,并切实安排好他们的文化课学习。九是高水平运动队进校园。积极鼓励高校办高水平运动,体育部门在人员经费、训练经费、场馆建设补助、教练员选配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支持高校、中专校和星级中学创办市(县)代表队。十是体育科研进校园。把学校体育科研列入体育科研的重点课题,加强青少年运动项目、活动形式、科学健身、课余训练、体质测试、营养指导、心理健康研究。经常举办体育健身和科学生活方式的讲座,义务开展健身指导和健康咨询服务。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江苏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送体育进校园”活动是江苏省体育局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措施之一。今年初,江苏省体育局推出了十个方面三十项措施,以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近期,江苏省体育局将与江苏省教育厅共同制定学校体育和教体结合方面的文件,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把中央文件和国务院会议精神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