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体育场正式“退役”
5月15日,在徐州体育场大院内办公的市体育运动学校、徐州体育场、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和体育场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全部搬离徐州体育场。这标志着已有81年历史的徐州体育场正式退役。
徐州体育场前身是铜山县公共体育场
徐州体育场前身是铜山县公共体育场。1929年,铜山县在云龙山西买地46亩,连同苏堤北面荒坡,合计90亩,建成铜山县公共体育场。当时体育场内仅建有办公室3间,1个简易400米跑道,1个足球场,2个篮球场,1个平台(主席台),1副单杠,1副双杠,1套联合器械。1933年,体育场向西又扩110亩,总面积达200亩。1938年,因无经费维修兼缺乏管理,场地荒芜,器材毁光,房屋倒塌。1945年日本投降后,铜山县公共体育场部分修复。
1953年更名为徐州市人民体育场
新中国成立后,为迎接1951年6月3日至7日举行的徐州市第一届人民体育大会,全市数万人自发组织起来,义务平整公共体育场。1953年12月16日,经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铜山县公共体育场更名为徐州市人民体育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事业需要,体育场内相继兴建了射击场、室外游泳池、球类训练房、室内田径训练房等设施。
1986年更名为徐州体育场
1985年6月,为承办江苏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徐州市投资560万元兴建看台体育场。1986年5月,市编委批准将徐州市人民体育场更名为徐州体育场。看台体育场于1986年7月竣工,10月投入使用。新建体育场可容纳2.5万名观众。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体育场内又陆续修建了网球场、门球场、举摔柔训练馆和篮球馆,看台下设置了乒乓球训练房、蹦技训练房等。1999年6月,因市政建设开辟道路需要,体育场西北角近2.4万平方米被征用。
2009年之后,随着第十八届省运会申办成功,市政府决定商业开发老体育场地块,筹集资金高标准新建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包括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跳水馆等。在新体育中心建成之前,各有关单位暂时借用其他场所办公、训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