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加速体育设施建设 保障市民健身条件
近年来,常熟市不断加速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了很多资金,建成了一批城乡体育设施,但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群不断壮大,健身运动场所与群众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主要表现在:体育场地设施发展不平衡,区域分布、总量分布、项目布局不尽合理;现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不足,政府投资和体育公益金建设或改造的体育设施大多是在解决“有”和“无”的问题,档次和规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数量不多,利用率不高。对社会和市民开放的体育场地只有体育部门,部分社区及民办经营性体育场馆。大部分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只对学生和本单位职工开放,体育场地达不到社会共享。真正对外开放的场馆利用率也不高;体育场地设施投入主体单一,多渠道投入不多。体育场地的投资主体仍以政府为主,社会资本对体育场地的投入还很低,特别是对大型体育设施的投入更少。
2010年,常熟市将着力构建更为完备的体育设施网络,不断为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注入活力。一是制定发展规划,加快体育场地建设步伐。在抓好体育中心二期建设的基础上做好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从2010年至2012年,投入9000万元,进一步加大各类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改造和更新力度,不断提高设施覆盖率。在城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别建成楔形绿地,尚湖金枫花苑、甸桥地区,琴湖绿地、招商城地区和城北公园。每个健身工程占地4500平方米,室内建成乒乓球房、健身房、桌球房、棋牌房和各类器材,室外建成篮球场2片、门球场1片、网球场1片和健身路径。二是整合资源,有效发挥体育场馆设施效益。首先是要搞好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体育设施要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群众体育和发展体育产业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其次是要鼓励学校、机关、企业等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努力将人们吸引到健身、娱乐、休闲体育活动中来。第三是要加强对全市健身工程等公共体育设施的使用管理,加强体育公共设施配套、维护和管理,明确责任,保证健身设施场地条件、日常养护、使用等管理措施的到位。三是要增加投入,多元化投入体育场地建设。社会事业社会办,推进体育健身设施社会化、多元化投资和开放型运作的新格局,建立和完善体育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