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着力构建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淮安市淮安区适应社会老龄化时代需要,着力构建城乡均衡、服务便利、运行顺畅、保障有力的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以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
  首先,制定老年体育发展规划,明确老体工作发展目标。为切实加强老年体育工作领导,推动老年体育事业不断提升,淮安区《“十四五”老年事业发展规划》、《淮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中,均提出了老年体育工作发展目标、任务及实施措施,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开展老年人健身活动,办好老年人体育赛事活动,推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第二,成立老年体育协会,做好老体工作组织保障。目前,该区区、镇(街)二级均设立了老年体育协会,部分村(居)也设有老年体育协会,专门负责老年体育工作安排、实施、督查。甚至有些大型企事业单位,也专门成立了老体协组织,负责单位老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各级老年体育协会的建立,为开展老年人体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为保证老体协工作落到实处,该区专门制定了《老年人体育协会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对各级老体协工作明确了量化、细化要求,以进一步促进各级老体协工作常态化、成效化。第三,建设体育健身设施,为老体活动夯实基础。近年来,该区发挥政府主渠道投入作用,加大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了“万村健身工程”、“城区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工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等,城乡建成一大批体育公园、高品质游园、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晨晚练健身点等,基本满足包括老年人在内的不同年龄段运动爱好者的体育健身需求。不少部门还建有专门的老年人体育健身场所、设施,为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创造了条件。第四,打造老体品牌,激发老年人体育热情。一是将“恩来杯”中老年篮球联谊赛打造成为全国性赛事。1996年,为纪念周恩来总理,弘扬周恩来精神,该区举办了首届“恩来杯”中老年篮球联谊赛,如今,赛事规模走向了全国。2023年,第25届中国“恩来杯” 中老年篮球联谊赛,吸引了全国9省1市42支代表队47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二是淮安秧歌广场舞走红全省。尤其受中老年妇女欢迎的广场舞在该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该区以本区获得省“非遗”项目的《南闸民歌》为基调,自创了淮安秧歌《幸福生活万年长》,并在2017年底省农民体育节获一等奖,如今,《幸福生活万年长》广场舞不但是全区人气最旺的健身项目,而且成为全区城乡160多支冠名广场舞队的保留曲目。第五,老体活动常态化,为老年人提供参与平台。该区年均举办中老年人篮球联谊赛、中老年人足球比赛、健身气功邀请赛、气排球邀请赛等区级老年人体育赛事10期以上外,还明确要求,区机关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及体育社团都要主动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赛事和活动。另外,该区还成立了老年篮球俱乐部及广场舞、健身气功、太极拳协会等适宜老年人运动的健身社团9个,专门从事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组织及骨干培训等事项。仅据区老体协统计,“十三五”期间,区老体协组织和开展的老年体育展示、比赛、表演等,年均42场(次)以上,有效吸引和动员了老年人参与健身的热情。第六,开展体质监测,推动科学健身。区国民体质测定和运动健身指导站每年要开展3000人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其中,要安排30%以上老年人进行体质监测,监测的同时,还会根据每位受测者的测试指数和个人锻炼习惯进行科学分析,为每位测试者“私人订制”合适的运动处方,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进而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
  淮安区适应社会老龄化时代需要,着力构建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有效推动了老年人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去年底,该区老年人健身参与率已达57%。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