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召开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专题会议
3月21日下午,上海市政府召开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专题会议。副市长赵雯出席会议并讲话。
赵雯指出,社区体育设施是贯彻落实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载体,与市民日常体育健身密切相关。多年来,本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日益增长的市民群众健身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市体育局、各区县要高度重视、直面问题,改进作风、深入基层,主动查找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不足,完善机制、补齐短板,运用信息化手段健全管理方式,落实责任、加强督查,为市民提供安全优质的社区健身环境,切实增强市民在体育健身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为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1997年,上海社区健身苑点应运而生。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全市16个区县已建成近万个社区健身苑点,为市民就近健身创造了便利条件。但是,由于部分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时间较早,随着时间推移,一旦器材老旧损坏或者无法使用,往往存在维护、保养、更新不及时等情况,成为社区体育设施管理难点。
会议指出,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管理水平,是检验体育部门工作水平的基础性指标。做好公共体育服务,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管理,体育系统的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会议明确,为给市民提供优质安全的健身锻炼环境,市、区两级体育行政部门将继续推动社区体育设施改造转型升级,促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安全有序,找准和补齐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市体育局将进一步调整管理机制,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今后,社会资金投入建设的社区体育设施的维修、保养将统一纳入区县体育部门或街镇进行管理;经费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提高区县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社区健身苑点建设将重新安排市级引导资金;超过使用年限的设施器材更新视作重建,重新享受市级引导资金。各区县要相应调整管理职能,配套落实好相关经费,同时,还要创新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进一步转变职能、找准定位,积极探索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第三方委托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围绕贯彻落实《市民健身条例》和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不断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投入,并连续多年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列入市府实事工程之一,极大改善了市民的体育健身条件,全民健身已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市范围内的健身苑点、社区公共运动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百姓健身步道、百姓健身房、百姓游泳池、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各类设施,形成了多层次、多种类、多元化的社区体育健身设施体系。
上海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永平通报了本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相关情况。市体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区县政府分管领导及体育局长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