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晨局长分析上海健儿奥运备战参赛主要做法
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上海66名奥运健儿奋勇拼搏,以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创造了上海选手参加奥运会的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参赛人数、奖牌数、金牌数均超上届的“三超目标”,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市体育局的光荣任务。上海市体育局因此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2008年奥运会重大贡献奖”和“2008年奥运会成绩突破奖”两项大奖。
![]() |
辉煌的取得离不开运动员的努力,也得益于专业合理的管理和科学先进的科研保障。中国体育代表团副秘书长、上海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于晨日前就上海体育健儿备战与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做法进行了分析。
一是创新训练管理体制与机制,着力转变金牌的增长方式。
在奥运备战中,市体育局改变原有的重投入、重规模的粗放型的训练管理模式,着力转变金牌的增长方式。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吸引全国的优秀人才。上海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的金牌,三分之一是新上海人刘子歌、邹市明夺得的。获得女子曲棍球银牌的程晖也是一名新上海人。市体育局不仅引进运动员,也注重引进优秀教练员,刘子歌的教练员金炜、邹市明的教练员张传良都已加盟上海队。同时,市体育局还实施了以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为基本训练单元的训练管理体制,管理更专业,操作更精细;发挥“举市体制”的优势,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区办一线”、“校办一线”的办队模式,成效显著。
二是推进专业化管理,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市体育局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把有敬业精神、会管理,尤其是把有运动专业背景、相对年轻的干部推到训练管理的第一线。通过专题汇报、专项研究、培训与观摩等方式,逐步建立以研究型团队为特色的项目中心领导班子。同时紧跟国际前沿领域的信息与动向,不断探索训练管理规律。市体育局多次请总局领导来沪作奥运备战讲座,大大拓展了大家的管理思路。新成立的专家委员会在帮助分析形势、确立目标、制订对策与督察考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市体育局还配合国家体育总局对上海籍运动员、教练员实施科研、医务、思想、心理、后勤等保障与服务,部分上海科医人员长期跟随国家队驻北京、赴高原、到赛区,进行技术跟踪分析及医务监督,始终把重点放在科学保障上。
三是发挥上海的科技优势,加强奥运备战的科研攻关与服务。
市体育局要求科研人员走出研究所,深入运动第一线,让运动队的需求成为科研人员的追求,让科研所实验室的数据成为优秀运动队提高成绩的依据。市体育局还汇聚、整合全市的优秀科技人才资源,吸引他们参加奥运备战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例如702所参加了游泳水槽的研制;上海体院参与了游泳与球类项目的技术诊断和分析;华东师大参与了女曲运动员的产后恢复训练科研课题等。同时,市体育局也借助国际最先进的体育科研理念与设施,提升上海体育科研的含金量。
于晨表示,市体育局将进一步总结奥运参赛的成功经验,使奥运参赛的工作经验成为推动今后体育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上海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上海加强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