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浩兰生女子排球俱乐部成立

    上海东浩兰生女子排球俱乐部5月20日成立。这是上海体育继拿出优质赛事资源、支持社会力量办赛后,与大型国有企业东浩兰生集团的又一次战略合作,标志着上海“三大球”项目职业化和社会化发展驶入新一轮快车道。上午,副市长赵雯赴东浩兰生集团调研排球职业化发展和专业赛事公司运营工作,对推进排球职业俱乐部建设、深化体育竞赛改革提出要求。
    赵雯指出,东浩兰生公司积极参与上海体育改革,体现了支持体育事业的社会责任和发展体育产业的战略眼光,市体育局要深化职业体育改革,完善管办分离机制,支持帮助东浩兰生办好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提升上海女排运动成绩。她希望东浩兰生公司整合资源,推进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提升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运营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加强女排俱乐部职业化、规范化建设,实现品牌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为上海体育强市建设做贡献。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与东浩兰生国际服务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柳签署三年合作协议,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院长沈富麟与上海东浩兰生集团副总裁唐贵发签署协议,共同组建、经营上海东浩兰生女子排球俱乐部,推进排球俱乐部规范化、职业化、市场化运作。
    足球、篮球、排球项目作为上海传统优势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今年,市政府将“大力发展职业体育、推进三大球良性发展”作为年度重点推进工作之一,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三大球”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上海女排走向职业化俱乐部发展道路,将有助于激活市场,提高水平,同时将排球项目更加融入民生,充分拓展其社会价值。
    今年是上海体育的改革年、管理年、培训年,市体育局在管办分离、简政放权,做好顶层设计等方面频繁祭出“重拳”.今年以来,大力发展职业体育,着力加强男足、男篮职业俱乐部规范化建设,同时加快推进男女排、女足、女篮运动队职业化;将管理重点放在教练队伍建设上,三大球管理中心将狠抓教练员责任意识的增强、业务能力的提升,抓教练员训练计划的落实,抓每堂训练课的有效性;从市体育局到三大球管理中心,对俱乐部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困难,将主动跨前服务,积极有效解决;三大球管理中心领导班子将按照半军事化管理的标准抓好队伍建设,深入运动队,将问题解决在训练场。
    东浩兰生集团作为上海市大型国有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体育、推进三大球良性发展”的战略,支持并参与上海排球职业化发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同时,通过体育平台,传递企业品牌内涵,加强品牌和企业文化建设。东浩兰生集团表示,将通过与市体育局的长期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不断加大力度推进球队职业化、市场化。东浩兰生集团还将拿出土地和建筑,作为女排训练基地。在争当国际一流的现代服务业领跑者的征途上,东浩兰生集团将与上海女排携手同行,不畏艰难、追求卓越、勇争第一、共创辉煌。
    上海女排作为中国排坛的一支劲旅,在1996-2001年间曾五次获得全国冠军。坚持、拼搏、不断进取始终是上海女排在职业竞赛中体现出的精神状态。东浩兰生集团以人力资源、贸易物流和会展传播为三大主业,在发展历程中始终以“骆驼精神”面对辉煌与曲折,其不畏艰难负重跋涉、拼搏进取超越自我的企业文化与上海女排精神相契合,是集团成为上海女排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职业化发展的良好基础。
    按照协议分工,上海体育职业学院主要负责运动队及人员的日常训练和管理等事项;上海东浩兰生女子排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日常经营管理等事项。理事会为俱乐部最高决策机构,由5名成员组成,其中2人由市体育局或上海体育职业学院委派,2人由东浩兰生集团委派,理事长由东浩兰生集团推荐。理事会负责制定俱乐部战略发展目标、聘任俱乐部总经理、批准年度工作目标和预算报告、聘请运动队主教练、批准俱乐部外援引进计划、批准重要管理制度的设立等事宜。俱乐部主教练由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推荐、理事会聘任,执行理事会提出的工作目标,全面负责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和比赛。
    俱乐部今后将以“以奖代补”的支撑机制、运动队教育生活和训练的保障机制、俱乐部市场运作机制为基础,不断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建设,继续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问鼎全国联赛。在合作期内,东浩兰生集团独家拥有上海女排的合作经营权,通过市场运营和政府“以奖代补”的政策托底,加快构建职业化和市场化的女子排球俱乐部。这一合作是体育改革发展的一种尝试,也是有利上海三大球上水平的创新举措。这种共建模式,还将在上海的其他三大球项目上实践与推广,男排、女足、女篮俱乐部将陆续挂牌,完成职业化改革,为全面提升“三大球”水平打好基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