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青少年运动会在沪圆满落幕
活力四射的年轻人总找得到表达内心喜悦的绝佳方式。14日晚,第五届中俄青少年运动会在上海闭幕,两国300多名运动员在黄浦江上的一条游船上,用一场狂欢告别了6天的友谊之旅。
第五届中俄青少年运动会从7月10日起在上海举行,比赛安排在上海中学等学校及东方体育中心等场馆进行,比赛设置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泳、水球、跳水、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武术(散打)、体操、艺术体操共11个项目。
上海市副市长、运动会组委会主任赵雯说,中俄青少年运动会作为“中俄旅游年”的重要活动,对于增进两国青少年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促进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现在我们都是好朋友了,我们已经忘记了输赢,只分享快乐,我欢迎我的中国朋友来俄罗斯旅行,”16岁的俄罗斯游泳运动员叶夫盖尼朝着身边的中国“对手”说。
作为东道主城市的上海,着力为赛事营造出轻松、快乐的氛围,取消金牌,向所有参赛者颁发纪念奖牌便是其中一项举措。
但这丝毫没有减弱比赛的精彩程度,双方运动员都抱着“上赛场就要做最好”的坚定决心。13日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的摔跤和散打比赛,现场坐满了数百名观众,嘹亮的加油声让人仿佛置身奥运赛场。俄罗斯摔跤手塔格鲁尔在赢得比赛后非常兴奋:“中国队的实力很强,我已尽了全力,希望将来能有更多机会在切磋中提高水平。”
即使是在自己明显处于劣势的乒乓球项目上,俄罗斯小选手表现出的“不含糊”精神也令中方教练赞叹。“看得出对方非常看重这次比赛经历,他们表现出的不屈斗志令人敬佩,”中国乒乓球队教练谢女士说。
比赛精彩,赛场外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展示更让远方来客乐此不疲。“比赛前先练个书法,听段中国戏,这种感觉太奇妙了。”俄罗斯选手罗曼说,自己已经爱上了古筝的乐声。
对俄罗斯男篮队员维塔里耶来说,编织中国结是段“痛苦”又快乐的记忆。反复试了十多次,他的大手也弄不明白红绳是怎样一穿一绕的,最后在中国队员的帮助下才编织完成。他说要把中国结带回家,因为这象征着友谊。
比赛期间,俄罗斯选手在上海体验到的中国民俗还包括包饺子、捏面人、品茶、剪纸,书法、猜灯谜……“在上海,我们不仅享受到了运动的快乐,更体验了文化的魅力,我想我们的选手已经‘带’走了半个中国,并会讲给他们的亲朋好友听,”俄罗斯代表团团长维鲁巴耶夫先生表示。
几天下来,一些俄罗斯运动员已经学会用“你好”向中国运动员致意,而放松了心情的中国选手们也在游船上用自己的方式向新朋友们介绍中国和上海。在充满动感的音乐中,俄罗斯运动员们尽情展现艺术天分和乐天气质,艺术体操队员则直接在甲板上起舞,与美丽奇幻的上海浦东陆家嘴夜景相映成趣。
作为两国间一项重要的交流活动,前四届中俄青少年运动会于2006年、2007年、2009年、2011年分别在中国天津、俄罗斯莫斯科、中国北京、俄罗斯奔萨举行。本届运动会组委会负责人表示,两国选手们同场竞技、共话理想、展望未来的一次次行动,将培养青年一代的深厚友谊,促进中俄友好更加根深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