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游泳:闻到春天的气息

    秋末冬初的东方绿舟,有着几分萧瑟,但是在训练基地的游泳馆里,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在即将迎来冬天的日子里,上海的游泳,闻到了几许春天的味道。
    曾几何时,上海的游泳作为“拳头产品”,撑起了上海体育的“半壁江山”。但是,2005年10月的南京十运会上,上海游泳队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仅收获4枚金牌,失去了中国泳坛霸主的地位。那次失利之后,上海游泳跌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如今,2年过去了,沉寂之后的上海游泳正在渐渐复苏。
    优势继续
    在游泳界,无论是庄泳、杨文意或者乐靖宜,都是中国女子短距离自由泳项目的代名词。而作为培养她们的摇篮,上海游泳队即便是在低潮期,依旧在女子50米、100米以及接力项目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在国家队里,上海“集团军”牢牢占据着女子短距离项目盟主的位置。
    朱颖文今年26岁,不论是在上海队或是国家队,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姐”。其实在2005年,她已经是国家队里年纪最大的一名选手,全运会后她有过退役的念头,但为了顾全大局,她依旧选择了留下。和她一起并肩作战的,还有庞佳颖和徐妍玮。优势项目造就了优秀的后备人才。这两年,在这三位已经名声在外的老队员之后,上海又涌现了两朵有潜力的“小金花”。唐奕和朱倩蔚虽然都只有14岁,但她俩已经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是国家队里小有名气的实力派选手。
    “短”腿变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游泳只有自由泳一项“拳头产品”,其他泳姿几乎是空白。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上海游泳的全面进步。
    但可喜的是,这种状况在近两年里已经有所改观。女子项目已经不再是“一招鲜,吃遍天”,在短距离自由泳项目之外,蛙泳小将孙晔的出现,让大家眼前一亮。孙晔今年19岁,在今年上半年的冠军赛和刚结束的城运会上她连夺女子200米蛙泳冠军,毫无争议地成为国家队女子蛙泳的主力。
    和女子项目相比,上海游泳的男子项目沉寂的时间更久。第七、第八届全运会上,上海男选手屡创佳绩,但因为种种原因,之后就一直走下坡路,到现在,已经整整6年。但是,今年的城运会上,19岁小将石峰在男子100米蝶泳比赛上战胜名将吴鹏夺冠而一战成名。这个从东北“转会”来上海的小伙子划水效果好、比赛作风顽强,已经成了上海男选手新的领军人物。除了石峰,上海队18岁的张中朝在200米、400米自由泳项目中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忧患尚存
    冠军赛8金、锦标赛12金、城运会6金,这样的成绩,用上海游泳运动中心副主任吉宏的话来说,是“意想不到的”:“进步是明显的,但外省市水平也很高,和他们相比,我们的困难依旧很大。”
    上海游泳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除了短距离自由泳和蛙泳,女子项目在混合泳和中长距离自由泳方面还很落后。男子混合泳和蛙泳仍是一片空白―――“这些都是基础项目,我们希望能通过几年的努力把这些项目拉上去”,吉宏说。
    此外,缺少优秀苗子是上海游泳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过去20年,上海优秀游泳选手源源不断,但最近几年人才断层。2005年全运会之后,上海游泳队进行了调整,人数一下子减少了30多人,虽然之后不断到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去寻找有潜质的新人,但和前些年相比,可供挑选的有天赋的运动员并不多,慧眼难找英雄。
摘自:《解放日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