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上海体育博物馆新闻发布会暨《奥林匹克•上海记忆》画册首发式隆重举行

    今年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在这举国欢腾、喜迎奥运的美好时刻,市体育局今天(8月6日)下午召开筹建上海体育博物馆新闻发布会暨《奥林匹克•上海记忆》画册首发式。会议透露,上海市将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筹建上海体育博物馆,即日起正式向海内外征集与上海体育相关、有纪念意义的文物。会议还同时举行了《奥林匹克•上海记忆》画册首发式,以此庆祝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弘扬实践“人文奥运”理念。
    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上海体育博物馆筹委会主任于晨介绍了上海体育博物馆的筹建情况。市体育局党委副书记、上海体育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副主任陈一平主持新闻发布会。上海市体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英华宣布设立上海体育博物馆专项基金。
    发布会上,上海体育博物馆接受了首批捐赠的体育文物:1992年庄泳在巴塞罗那举行的第25届夏季奥运会女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为中国夺得的首枚奥运游泳金牌、杨文意在第25届夏季奥运会女子50米自由泳比赛中以破世界纪录的好成绩获得的奥运金牌、刘翔勇破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前热身训练时穿着的运动服、世界足球小姐孙雯的金靴奖和三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的优秀运动员朱建华的金鞋奖。
    筹建上海体育博物馆是上海市政府批准的上海市体育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要内容。“高品位、历史性、现代化、全景式”是上海体育博物馆的定位。于晨介绍说,“上海体育博物馆不是一般的展览馆,也不是成就展、纪念展,而是专业的体育博物馆。它将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和珍贵的实物,并辅以现代科技的展示手段来追溯上海体育发展历程,发掘体育的文化内涵,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建成后的上海体育博物馆既是体育文物的收藏和展示中心,也是国际体育学术交流和体育文化的发布中心,更是传播体育知识,传承现代文明的载体,它将成为全市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成为国内外游客喜爱光顾的有影响力的文化场所。”
    现代博物馆的数量与馆藏文物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世界上许多体育先进城市都建有自己专业的体育博物馆。上海是我国近代体育的发祥地,上海体育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体育发展的缩影。长期以来,筹建上海体育博物馆一直是众多上海体育工作者的心愿,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于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举措表达了广大体育工作者,体育爱好者的共同心声,也反映了我们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在全力抓好竞技体育的同时,重视体育文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上海体育博物馆建成后,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亚洲甚至在世界上都要成为有影响力的专业体育博物馆。”
    据悉,上海体育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已全面展开。博物馆筹委会正在积极选择、认证博物馆馆址,征集博物馆藏品、展品也是筹委会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新闻发布会上还同时举行了《奥林匹克•上海记忆》画册的首发式。画册由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收集了近四百幅珍贵图片,以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条主线,连接起上海运动员在历届奥运会上留下的一个个精彩难忘的瞬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上海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画卷,是宣传上海体育文化的重要读本。首发式现场,上海市体育发展基金会向上海市少年宫赠送了《奥林匹克•上海记忆》画册,藉此鼓励青少年进一步关注、了解上海乃至中国体育的历史和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