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林匹克日“为奥运喝彩”走进上海体育学院

6月23日是国际奥林匹克日。当天上午,“为奥运喝彩 促人民健康——恒爱行动·至美之行奥运文化进校园活动”第七站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共同为上海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揭牌。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学术中心主任玛利亚·博格纳发表视频致辞。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顾洪辉、海南省旅文厅厅长孙颖、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国家非遗上海绒绣国家级传承人李蔷共同为一副由中国传统织锦工艺——绒绣而制作的五环旗起针。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分别致辞。


正当其时 奥林匹克学院揭牌成立

奥林匹克学院是上海体育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学院筹建了国际化的教学科研团队和学术委员会,预计将开设奥林匹克学通识课程,与国际奥委会合办面向全球招生的奥林匹克研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项目,建设奥林匹克评估中心等。它的成立旨在推动奥林匹克学高质量发展,建立高水平奥林匹克特色智库,建立奥林匹克学、国际体育组织人才培养体系,与国际奥委会及其所属机构建立稳定高效的交流合作机制,并建立高水平中国特色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基地。


积极备战 上体健儿即将出征奥运

东京奥运会即将要拉开帷幕,各支队伍整装待发。今年,上海体育学院男子重剑、女子橄榄球、女子马拉松、男子拳击四个项目运动员进入了奥运大名单,身处集训队的运动员们正在积极备战。活动现场,男子拳击运动员胡建关,男子重剑运动员王子杰,女子马拉松运动员李芷萱,女子橄榄球队运动员吴建红、刘潇倩、谷瑶瑶、郑文艳通过视频分享了他们的备战生活。对于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征程,他们信心满满,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训练能够为祖国争光,为奥运喝彩。


服务奥运 上体贡献科技力量

多年来,上海体育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在科技服务奥运领域默默耕耘,取得了一系列傲人成果。作为一所南方高校,依托学校出色的科研创新能力承担,上海体育学院承担了13项“科技冬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和课题,立项经费总额近6000万元。其中,刘宇教授团队“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示范成果受到央视和新华社的关注,项目团队积极对接我国多支冬季项目国家队和训练基地,全面开展相关科技攻关研究与科技支撑服务。


保障奥运 上体护航国家队奥运集训

此外,上海体育学院一直致力于为国家队训练提供力所能及的优质保障服务。活动现场,中国冬奥首金获得者、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为正在上海体育学院集训的三人篮球、钢架雪车、障碍追逐滑雪国家队队员代表赠送奥运接力棒。学校协调各单位的力量,落实最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最全面的场地、器械、食宿条件,确保各队伍集中精力备战训练。


讲好故事 奥运争光系列思政课开讲

活动当日,上海体育学院正式推出奥运争光系列思政课,首讲由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副主席于再清主讲。中国冬奥首金获得者、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国际乒联副主席、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施之皓,上海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张玮玮,上海体育学院学生、科技冬奥团队成员代表庄薇以座谈的形式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奥运体验和未来希冀。


趣味体验 社区居民与中小学生共同参与奥运嘉年华

当天,一场以乐在参与为主题的运动嘉年华在上体运动健康促进中心举行。旱地冰壶、花式旱地冰球、足球绕杆射门等奥运相关趣味运动项目吸引着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竞相体验。除了参与趣味运动项目,参与者们还实地了参观刚刚投入试运营的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健康促进中心,体验运动促进健康项目,这也是上海体育学院正在推进的“党史学习教育”当中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为奥运喝彩 展览亮相体育教育博物馆

活动当日,《百年奋斗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百年奥运图片展》和《为奥运喝彩——奥林匹克艺术展》在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博物馆亮相。展览通过对中国百年奥运图片、奥运运动项目雕塑和奥运火炬的展示,唤起中国人共同的奥运回忆,以奥林匹克精神感召广大群众,带动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并关注即将到来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

“为奥运喝彩”是国际奥委会批准并主办的文化体育项目,旨在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通过奥林匹克的舞台,运用体育文化这一国际性元素的多元表达,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艺术。在北京冬奥会周期内,“为奥运喝彩”组委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场青少年体育文化宣传活动旨在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学习奥林匹克精神,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同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