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体育局2011年度群众体育工作思路与要点

黑龙江省体育局2011年度群众体育工作
思路与要点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为主线,以全面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推动政府履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职责为着力点,高起点谋划好“十二五”群众体育工作。创新思维、更新理念、拓宽思路、转变工作方式。继续开展“体育彩票和谐龙江全民健身行”系列活动,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并努力打造成品牌。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向农村倾斜,打造城乡全民健身亮点。
二、工作要点
(一)贯彻实施省政府《黑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民健身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其重点就是建设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施计划》出台后,县级以上体育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并积极推进政府制定颁布本地区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二)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电视电话会议及全省群体工作会议。落实2011年全省群众体育工作,按照《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三纳入”的要求,推进各级政府把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研究探讨促进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县级以上政府本级财政预算的有关措施。在对各地体育工作进行考评中,制定本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全民健身“三纳入”将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纳入考评内容。各级体育部门要积极争取本级政府的支持,推动全民健身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按照省政府要求筹备举办全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举办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满足人民群众和体育爱好者更加多样化的体育赛事观赏和参与需求,使之成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各级人民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层层组织,举办好本级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要努力拓展办赛思路,创新办赛模式,力争把本级比赛办成具有特色的全民健身盛会。市、县两级举办本级全民健身运动会的设项规模和参赛人数将转化为一定的奖牌和积分,计入全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代表团组的奖牌榜和总分榜。
(四)建立和实施全省全民健身工作考评体系。通过对全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状况的综合量化考评,为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各级政府社会发展规划和体育公共服务目标体系提供参考,达到促进各地全民健身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通过考评,建立激励机制,将各地全民健身工作实际情况作为群众体育工作评比表彰、资金扶持以及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投入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各地根据考评结果制定本地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目标,促进各地全民健身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五)建立和完善群众体育基础数据统计制度。着力在加强基础工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方面有新突破。进一步完善群众体育基础数据统计制度,发挥其在科学评价体系、表彰奖励和科学决策中的数据支撑和分析功能。
(六)继续开展“体育彩票和谐龙江全民健身行”系列活动。创造性地挖掘新的、适合各类人群、易于接受和掌握的、具有一定娱乐性的健身活动,丰富健身内容,并努力打造成品牌。各地要组织召开运动会,扩大体育影响。要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节假日、重大节庆等,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要重点开展面向农村、农民的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农村文化体育活动。要继续开展好全省县级体育比赛,并创新模式,适当增加项目,扩大规模,增加参赛人数,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参与进来。
(七)结合国家体育总局和我省群众体育工作的总体部署,抓好几项重点工作:
1、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将在今年推出第九套广播体操的工作安排,今年要把新广播体操的推广工作作为群体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强各类人群的培训,在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行工间操。
2、在全省推广佳木斯的快乐舞步健身操,组织各地人员培训、推广。
3、借助省体育局以前编辑的《健康箴言》手册,今年组织有关专家补充新内容,编辑全民健身手册,在全省范围或者有针对性地向有关部门和人群发放全民健身手册。
4、继续举办全省县级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比赛,适当增加项目,研究扩大篮球比赛规模,在全省举办县级篮球分区选拔赛,最后进行总决赛比赛。探讨将象棋比赛变成棋类比赛,增加国际象棋和围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探讨增加一项农村群众参与广、喜闻乐见的比赛项目。
5做好《武术·新三字经》的推广工作,举行《武术·新三字经》的推广论证会。会同教育、出版等相关部门进行试行推广工作,从小学、中学、大学和体校中选择几所有影响力的学校,作为首批《武术·新三字经》的试点推广单位。
6、举办好漠河冰雪汽车越野拉力赛、“重走抗联路”山地穿越赛等已形成规模的国际、全国以及全省群众性比赛,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
(八)进一步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在全省兴建2000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继续推动“雪炭工程”和“兴镇强县”工程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利用各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和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县级兴建体育场馆。全民健身工程建设重点向农村倾斜,在乡镇努力消除空白点。集中有限财力,建设较大规模的全民健身广场(公园),打造城乡全民健身亮点。
(九)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成立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在协会中增加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职能。今年,要培训两期以上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推动各地扩大二级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规模。与国家体育总局沟通,建成我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功能作用,研究探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中的核心组织作用。
(十)加强单项体育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各级体育总会和单项体育组织的作用,加快体育社会化步伐。大力加强单项体育协会建设,使我省所有开展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项目,都建立起省级协会组织。从保持社会稳定,加强监管职能的角度出发,高危以及社会影响较大的体育项目,必须成立单项体育协会,进行有力的引导和监管。各地要根据实际,成立单项体育协会,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增强体育发展活力
(十一)加强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化,为群众健身提供科学指导依据。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人才和设施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加强科学健身指导。
(十二)加强全民健身宣传力度,着力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围绕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黑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等群众体育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及时发现先进典型,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不断扩大全民健身的社会影响力;针对不同健身群体,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提高广大群众的健身效益;系统谋划“十二五”全民健身宣传工作,加大全民健身宣传投入,加强全民健身宣传的研究,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作用,创新全民健身宣传形式,强化全民健身舆论氛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