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体育特色乡镇
青纱帐,秧歌舞,在村子里的小广场上,一张张欢乐的笑脸,与这天高云淡的时节相映成画。近日,记者来到榆树市大岭镇贾泉村,在村子里新建成的文体广场上,感受到了那种来自“田间地头”的健身风潮。
黄昏时间,在大岭镇贾泉村新建成的广场上人头攒动,两支队伍正在进行着风格迥异的舞蹈,一边是近百人的传统的东北大秧歌,旁边则是一支近30人的广场舞队伍,两队虽然相邻,但彼此的音乐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对方的节奏。在两支队伍身后的排球场地上,黄色的气排球正在空中跳跃,而不远处的篮球场地上,大人和孩子们已经将投篮比赛发展到了无年龄限制的模式。至于广场周围的健身器械上,更是早已“名花有主”,无论老少,都在器械上不停地“悠荡”着。
不仅是贾泉村,记者在大龙村也看到了这样的休闲广场。据介绍,大龙村的广场是全镇19个广场中最小的一个。两个篮球筐、一块空地,旁边还修了一个有石桌石椅的凉亭,虽然地方不大,但谁又能看出这里曾经是村里的废弃地和垃圾场?
据了解,如今大岭镇所辖19个村,村村都建成文体广场,这让农民在茶余饭后有了固定的活动场地。据大岭镇党委书记郑宪忠介绍:“我们全力打造榆树市体育特色乡镇,今年7月1日前建成了19个集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体广场,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在广场建设过程中,由镇里出资负责材料采购、村里出地、村民出工修建的基建模式。由村民出工能保证质量,由镇里出资负责材料能保证价格上不花一分冤枉钱,这样的修建模式既保证工程质量,又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如今,大岭镇各村的文体广场建成后,利用率非常高,已经成为全镇村民们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不仅使干群关系拉近了,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明显变化,他们的生活也因此而发生着蜕变。(吉林日报 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