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顶层设计 转变发展方式——吉林省积极构建“大群体”格局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意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强调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以国务院《意见》为指导,我省目前正在积极构建“大群体”格局。
为了早日形成全民健身的“大群体”格局,目前,吉林省正在积极推动各级政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民健身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大群体”工作机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和绩效考核,拓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覆盖范围。加强全民健身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探索成立体育执法部门,早日制定出台《体育社团管理办法》、《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全民健身站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此外,吉林省正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在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中的举措,创新体育场地管理运营模式。力争早日制定出台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全民健身场馆场地的政策文件;通过政府补贴或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支持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充分利用体育场地普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根据体育场地的地域、规模、功能、特点等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二是积极探索体育场馆运营的科学模式,开展试点培育,挖掘政府、学校、企事业和社会等多方合作的创新举措,实现政府支持引导、社会资源整合、场地充分利用、满足群众需要、促进体育消费的多重效果。
目前,吉林省正在加快体育社会组织改革进程。按照实体化、社会化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体育单项协会脱钩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更多的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参与体育事业发展,实现体育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拓宽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途径,把赛事、表演、培训、体质监测、媒体和中介服务等更多地推向社会,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制定出台《体育社团等级评估办法》,结合组织建设、活动开展、促进体育消费等多个指标,对单项体育协会进行年度评估,按照等级给予资金奖励扶持。
吉林省还将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中的引领作用,力求在2015年底前实现省、市、县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全覆盖。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培训和继续培训将注重从综合素质、技能等方面进行提高。还将建立全民健身专家库,拓宽社会体育指导员吸纳途径,优化结构、增强活力,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注重国民体质监测“大数据”使用,全省各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将加强对各年龄段人群体质的跟踪监测,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为全民健身工作规划提供素材和依据;根据就近、便民、整合资源的原则,加强与社区诊所、各类医院的联合发展,充分利用医疗机构的专业优势,打造康体结合新思路,努力实现体质监测、运动健身、康复治疗一体化发展;推动医保健身消费,通过体育健身达到未病预防,减轻政府医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