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事业产业同驱动 共促体育大发展

    “双轮驱动、协同发展”是吉林市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关系立下的目标。为此,吉林市的体育产业将培育市场、优化结构作为手段,以打好“山水牌”、“冰雪牌”、“基地牌”为重点,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吉林市现有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体育服务业、体育产品制造与销售、体育彩票销售3个部分,虽然产业经营项目相对比较单一,但全市体育产业市场雏形已初步形成。

    作为吉林市体育产业的重头戏,体育彩票销售业是不可不说的话题。从中国电脑体育彩票正式进入江城以来,电脑体育彩票就本着“公信为本、公益社会,来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管理宗旨,为全市公益事业、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资金支持与保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市共完成体彩销售额4.95亿元,排全省第二位,让1300余人实现就业,体彩公益金更是惠及千家万户。这些体彩公益金的使用,坚持服务大众的原则,除用于支持“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计划”及建设体育场馆设施外,还广泛用于人道主义救助事业、残疾人事业、城镇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教育助学、扶贫、抗震救灾等多项社会公益事业中。

    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体育服务业主要通过雪场、游泳馆、健身馆、球馆等经营性体育场和非经营性体育服务组织开展赛事和活动拉动消费。全市共有体育经营性场所工商注册147个,其中高危型体育经营性场所38家(滑雪场所6家、游泳场所12家、漂流场所20家),健身馆、球馆、桌球馆等经营性和半经营性体育场馆109家,从业人员近万人;非经营性体育服务组织78个,其中单项体育协会26个,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俱乐部52个。通过赛事和活动拉动消费,对推动体育产业销售业和服务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吉林市每年举办和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有百余项次,这些赛事的开展,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冬季龙舟、环松花江自行车、全民上冰雪等具有地方特色和地域优势的体育赛事已形成品牌赛事,通过企业冠名赞助、体育中介服务,对于促进服务业发展,拉动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赛事经济应有的价值。

    与体育服务业同样发挥作用的还有体育产品制造与销售业。全市现在体育服装、器材销售商业网点近百余家。企业营销势头发展良好,体现了吉林市体育终端产业的需求量非常大,前景非常可观。吉研高科碳纤维自行车的下线和羽毛球拍的生产,填补了吉林市体育产品的生产空白,并进而走向全国市场,为体育产业的制造和销售业注入了新的血液。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