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敦化打造群众满意的健身工程
一、以打造“十分钟健身圈”为目标,科学规划和建设市区健身场馆。
敦化市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坚持以民为本,不求短期利益,拿出大量资金,挤出大片用地,用于健身休闲广场建设。在广场建设中,注重挖掘敦化历史文化特点,使体育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为纪念抗日名将陈翰章和周保中建设了翰章广场、保中广场;为展示渤海文化和清始祖发祥地文化,建设了渤海广场和龙兴广场;为实现“公园体育化、体育园林化”,在北山公园建设中,将健身场地分散建设在园林绿化景观之中,使健身与自然完美结合。据统计,2002年以来,市政府共投入资金2.25亿元,先后建设了18个广场,总面积达到357万平方米,市区居民每步行10分钟就能达到一处健身休闲场所。2009年,市政府开始规划建设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截至目前,共投入建设资金6600万元,为四个街道建设了文体活动中心,市区室内健身场馆发展到了6处,建筑面积达34000平方米。如:渤海中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包括一处室外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一座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的综合馆,内设篮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动感单车、健身房等场馆。2012年开工建设的丹江文体中心,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现已完成内部装修。今年,敦化市的江滨带状健身公园、速滑场等健身休闲场所也将竣工并投入使用。
二、以农村体育城市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以来,为使农民拥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健身环境,敦化市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着力抓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规划建设中,先后树立了具有满族文化特点的额穆健身广场、具有林区风格的大石头健身广场作为典型,发挥其榜样和带头作用,掀起了农村体育广场建设的热潮。截至目前,全市16个乡镇全部建起了2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休闲广场,306个村建起了240余个广场,为加快推进农村体育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拓宽投资渠道为目标,争取和引导多方面力量投入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为了加快居民小区健身场地建设,敦化市政府出台相关规定,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在2003年以后开发的居民小区必须设置室外健身场地和器材。如:旭达城市花园小区、阳光城小区等新建小区,均由开发商配建了健身路径。为吸引民营资本投入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敦化市体育主管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帮助投资方解决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先后建成了北山滑雪场和中亿健身会馆,拉动社会投入800万元。为加快农村体育场地建设,许多乡镇、村纷纷利用包保部门的扶持、驻村企业的赞助、村民义务投工投劳等方式,开展农村健身广场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仅村级广场建设就拉动各方面投入1000余万元。如:雁鸣湖镇腰甸村利用本村是雁鸣湖工贸公司产业基地的实际,争取该公司投入村文体广场建设资金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