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香味

        2011年11月的一天,吉林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辅导员王世杰看着手里一封来自中国红十字会的感谢信呆住了。感谢信里面不仅对他所带的学生王源祥捐献造血干细胞一事表示感谢,里面还有一封受捐者家属的来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弟弟您好,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因为从今天起,我爱人的身体里已经流淌着您捐献给他的干细胞,帮助他重建新的免疫系统,帮助他重新获得新的生命。期待着我们见面的那一天,祝您身体健康,一切顺利,永远快乐。落款是姐姐。看完信,王世杰激动不已,心情复杂极了。因为,这时他办公桌上面正放着准备对王源祥同学进行处分的决定,他也终于明白了王源祥近一个月的时间总是以各种理由请假,耽误了学习的原因了。

男同学的大哥  女同学的闺蜜

        王源祥是班级的团支部书记。他成熟稳重,关心同学,乐于助人,不怕吃苦,更不怕吃亏,班级的男同学都亲切地称其为“祥哥”。班里南方同学多,刚步入大学,一切都不大适应。王源祥就像大哥一样照顾他们,帮助同学适应北方的生活。在宿舍,打扫卫生、打热水、擦玻璃这些活儿他几乎都包了。

        2011年3月,在家里的帮助下,他开了一家中医保健按摩店,不管是谁受伤,他都会接到按摩店,亲自按摩。这个小店也从此成为全班同学的家,他经常请同学们去店里吃饭,给他们改善生活。    

王源祥是个细心的人,有时候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他却能放在心上。有一次开学,同学张帅说火车站到站是新站,自己没去过,根本找不到哪儿是哪儿。再说又是凌晨3点到,根本打不到出租车。王源祥听说以后,没有说什么,而是默默记在心里。当张帅快下火车的时候,王源祥打电话告诉张帅自己在出站口接他,这让张帅简直不敢相信。接到他后,王源祥又将张帅带回按摩店吃早餐。张帅说,“这事可能不大,但是却让我备受感动,铭记于心”。王源祥不仅自己做好事,同时也在带动和影响着同学们。同学戴卓雄说,祥哥是全班同学的表率,大家都是他的拥趸,因为在他们眼里,祥哥太帅了、太酷了。这个帅这个酷不是长相和打扮,而是那从心灵里发散出来的灵魂的香味。一次,大家不经意间发现王源祥一摞厚厚的献血证书,原来王源祥从2008年就开始坚持献血,到现在已经累计献血3200毫升。同学们都十分羡慕,也纷纷加入到献血的行列中。到现在,全班同学多数都献过血,最多时他组织了20多名同学去集体献血。王源祥为人很低调,这种低调使得他的秘密每被发现一个,都会被同学们钦佩不已。有一个同学英语成绩不好,王源祥就主动要给他辅导。可是这个同学觉得他不应该有这样的能力。可是,当王源祥在按摩店里与一个外国客人用英语对答如流时,他彻底服了。

        在女同学的眼里,王源祥不仅是祥哥,更是她们的闺蜜。班里的何丹丹因为车祸失去了父亲,回到学校后,总是闷闷不乐,学习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王源祥得知这一情况后,和班委会一起开会研究,如何帮助何丹丹走出人生的低谷,让她重新振作起来。他主动找何丹丹谈心,帮助她解决困难。节假日,他邀请班级同学一起陪何丹丹包饺子;不管大事小情,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温暖的手。在他和同学的帮助下,何丹丹很快走出了人生中那段黑暗时期,和他们一起进入到快乐的大学生活中。梁萍萍是南方人,一口方言经常惹来同学们的笑声。这让梁萍萍很自卑,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融入班集体生活。了解到这些,王源祥主动找到梁萍萍,不断鼓励她树立自信。班级有什么集体活动,他总是邀请她参加,并和几名同学利用在晚自习和课余时间辅导梁萍萍普通话,让这个南方小丫头逐步树立自信。在得知梁萍萍大四实习没有居住的地方的时候,王源祥主动邀请她到自己家的中医按摩店里和妹妹一起住。这些不仅让班级的女同学们感动,也让女生们把王源祥亲切地称为“闺蜜”。

家人眼里的乖孩子  老师眼里的好学生

        王源祥是辽宁阜新人,父母下岗后自主创业。善良的父母一直都在帮助别人,不管看到谁有困难,都会伸把手。亲戚朋友有困难,他们帮;哪里发生水灾、地震,他们捐款捐物;看到别人生活困难,就招到自己的厂子。他们还收养了一个孤儿,就是王源祥嘴里常提及的弟弟。父母的善良和乐于助人,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姨夫说,王源祥很小就以助人为乐,在公交车上总是把座位让给别人,还经常带着小朋友一起做好事。对于收养的弟弟,他非但一点儿都不嫌弃,而且总是哄着他玩,事事都让着他,对弟弟的照顾比亲哥哥还细致。王源祥虽然只有24岁,但与同龄人比起来,他的经历似乎更加丰富。在上大学前,他当了两年兵,造就了他坚毅的性格和不怕苦累、勇于奉献的精神。2009年,带着满腔梦想的王源祥报考了吉林体育学院,成为了运动训练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经过部队和大学的历练,特别是在学校经常开展的感恩教育与典型示范教育的影响下,王源祥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有责任感。2008年,他在一次献血时听护士说中华骨髓库的代言人是姚明,那是他的偶像,当时他毫不犹豫地就报了名。一般说来,对偶像的喜欢是一回事,遇到具体事又是另外一回事。可是对王源祥来说,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别人遇到困难,他就一定要帮!2011年8月,他接到了红十字会的通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在确认自己身体条件完全满足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要求后,他很高兴,但却没有告诉任何人。在捐献后,他才告诉父母。他说,自己长大了,能为社会和别人做些事情了,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就是遭受点儿痛苦,并没有损失什么,却能挽救一条生命,他感到很值。虽然父母很心疼王源祥,但听到孩子入情入理的话,父母很欣慰。这次捐献,他提前告诉了父母,父母依然很支持,并委托王源祥的三姨和姨夫来照看他。

        说起自己的学生,辅导员王世杰既觉得佩服,又感到惭愧。王源祥平时就热衷于公益事业,他带领班级的同学们开展禁烟、节水等活动,和同学们一起慰问敬老院的老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等。大三时,运动训练学院一名同学得了白血病,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捐款后,王源祥又组织班级同学们再次开展了募捐,作为学生的他两次捐款两千多元。在他第一次捐献配型成功后,要进行高分辨配型等20多个大项50余项指标的体检。王源祥每次都是尽量在下课后急匆匆的赶往医院,实在排不开,他就让同学们帮忙请假,因为他怕辅导员问起。为此,他的部分课程已经缺课了三分之一,王世杰多次找他谈话,甚至提出了要处分他,可王源祥依然没说出原因。2011年10月14日,王源祥经过多次体检,终于等来了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日子。为了不耽误患者进行移植手术,王源祥提前多天就住进了医院,到专门进行采集的病房做准备。捐献后,他谢绝了医生让他留院观察几天的好意,忍着强烈的术后反应,匆匆地赶回了学校。而这些,王源祥没有和同学、老师提起半句。直到学院在研究要给他处分的时候,王世杰收到了来自红十字会和患者家属的来信,这一切才被学校获知。

        王源祥的事迹被学院得知后,运动训练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协调学院相关部门,为王源祥办理了缓考和补考,对此,王源祥依然是感激。王源祥的事迹由学院上报到学校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2012年学校的《十大先锋》评选过程中,特别授予了王源祥“志愿先锋”的荣誉称号。

        今年3月,王源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那位白血病人的病情出现了反复。当红十字会通知他需要再次捐献时,王源祥没有犹豫,还是毅然决然决定捐献。红十字会一位姓于的工作人员说,王源祥是我们省造血干细胞二次捐献的第二例,捐献者我接触的很多,但是像王源祥一样低调,毫不犹豫的人还是第一个。我们为他的志愿奉献精神而感动,更为他舍己为人、默默奉献的作为而震撼。

其实要第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他的家里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作为医生的表哥出于关心,不同意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第二次捐献。王源祥却说,“我的身体可以慢慢恢复,但是那个需要帮助的人却一刻也等不了,我愿意用我所能做到的一切去挽救一个生命”。

        王源祥的母亲说,王源祥一直希望可以帮助那些他有能力帮助也确实需要帮助的人,现在这个机会出现了,他就会毫不犹豫,因为他已经把这件事情当作他的一种责任了。

        5月6日,当王源祥第二次躺在吉大一院的单采室里时,他显得很平静。他不害怕,因为有那么多的医医术高超的医生;他不担心,因为有家人、学校领导和全体同学在他背后支持他、鼓励他;他不孤单,因为社会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了。

        吉林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田英莲说,王源祥的行为不仅仅是救人一命,其榜样的作用会辐射全校。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他不但能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知师长的拳拳之心,同时还能担当起一份社会责任,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是值得全体学生学习的。作为青年的典范、学生的楷模,他传递的正能量正在全院辐射开来,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