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吉林省体育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2月29日上午,2012年吉林省体育工作会议在长春中日友好会馆召开。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各市州体工队、各中专体校负责人和吉林体院等省内高校体育院系负责同志、省体育局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与会。省体育局副局长张秋甫主持会议。
省体育局局长宋继新作了题为《武事文取,夯实基础,科学发展吉林体育》的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对2011年全省体育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安排部署了2012年全省体育工作。宋继新认为,2011年的全省体育工作,群众体育深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体育产业持续发展,体育彩票销售总额首次达到16.13亿元;体育教育贡献递增,我省六所中专体校的基本建设和运动项目建设有明显进展;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共获世界冠军17个、全国冠军51个。
对于2012年主要工作,宋继新局长要求,一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努力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二要以备战今年伦敦奥运会和明年辽宁第十二届全运会为重点,全面加强竞技体育工作;三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助力;四要积极开展体育文化建设,发挥体育的独特功能。
宋继新局长强调,要重视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一是要认知文化对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价值。要树立“武事文取”的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思想。文化能转变思维方式,能节约和放大体育资源的价值,能增进内部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以及外部的影响力。是夯实我省各项体育工作基础的前提。因此,要转变我省体育发展方式必须在坚持创新;增加教育及培训的投入;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重视团队建设,减少内耗,增加合力。二是围绕“文化兴体”战略,改进新周期的工作。做“大”群众体育,要研究“文化群体”。增加健身以外的育人、娱乐、交友、合群等文化附加值,让人们分享体育带来的快乐、奋进和激情,从而放大体育功能;做“特”竞技体育,要研究 “文化竞体”。增加夺标以外的育人、健身、娱乐、休闲的附加值,让运动员既能“苦练”,也能“笑练”,从而分享竞技给人带来的愉悦和震撼,以此回归运动的本真;做“强”体育产业,要研究“文化体产”。具有文化特征的体育产业,就是要增加创收以外的诚信育人、娱乐休闲的附加值;做“优”体育科教,要研究“文化体育科教”。富有文化特征的体育科教,要加强人文与科学的融合研究,要防止体育教育有知识,缺文化。
会议还对2011年度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彩票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