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六运会金牌排名第8位,到全国十运会排名的第26位,四届全运会,内蒙古竞技体育经历了由波峰到低谷的全过程。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脚步的临近,在举国体制下的内蒙古竞技体育该如何发展?备战2008年奥运会内蒙古该发挥怎样的作用?7月27日,内蒙古体育局局长石梅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向记者阐述了她的竞技体育发展观。
改革创新为重点
全国十运会结束后,曾有人质疑内蒙古的竞技体育还要不要继续搞下去,所有的舆论潮水般涌来,率直的石梅坚定地说:“内蒙古的竞技体育不但要继续搞下去,还要搞得更好,坚强的内蒙古体育人会让竞技体育在反思中重新崛起的。”
在总结内蒙古参加全国十运会的经验教训时,石梅坦诚地说:“不能只从经济实力不如人等外部因素查找原因,那样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内蒙古在十运会上的失利,决不仅仅是简单的没有打好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练员、运动员临场指挥和发挥的问题,从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的应该是长期以来内蒙古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从2001年9月到任内蒙古体育局,石梅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工作的重点,坚持跳出体育看体育,不断探索有效打破制约内蒙古竞技体育发展“枷锁”的方法。面对北京奥运会这一竞技体育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石梅提出,内蒙古的竞技体育要抓尖子,在精细上做文章,就是坚持把巩固和发展优势重点项目、努力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作为重要目标,将竞技体育定位为为国争光、为民族铸魂上,使各项工作紧紧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面展开。
为国家队提供最好的服务
针对内蒙古训练场馆陈旧、训练设施老化等问题,近年来,内蒙古通过积极努力,多方筹资,在国家体育总局、自治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改善运动队训练的“硬件”设施,先后共投资6000多万,新建了射击训练馆、室内田径馆、柔道馆、乒乓球训练馆、武川基地综合训练馆,改建了体育馆、拳击馆等,累计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从根本上改善了运动队三十多年没有改善的训练环境和条件。石梅说:“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国家队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做贡献。”
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进程中,为了提高内蒙古的竞技体育水平,十运会后石梅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改革和尝试,首先从教练员入手,打破传统的教练员终身制,在全区范围内公开竞聘教练员,这在内蒙古还是头一次。在这次竞聘中有8名教练员被解聘。其次,加大了对教练员的培训力度,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为教练员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第三,实行了末位淘汰制。不仅是教练员,还包括运动员、所有在职干部职工。
备战2008年奥运会,内蒙古已经看到了与国家整体水平和其他发达省区市间的差距,也许不能在2008的奥运会上为国家争金夺银,但石梅坚信,在以后的奥运会上一定会有内蒙古的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
(任悦 杜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