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网站为山西体育增添了凝聚力,远在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援外省教练张闻喜每天要点击山西体育网,他说:万里之外我们也感到和山西体育连在一起!
今年5月,一个国外长途电话打至省体育局信息中心:太感谢你们办得体育网站了,自从看到这个网站的信息后,我再也不觉得孤独了,就觉得家乡在我身边一样……
来电话的是我省著名举重教练员张闻喜。上世纪90年代执教期间,他曾为山西培养出了三破世界纪录的郭秋香;2000年悉尼奥运会,身任国家举重队总教练,带领全队取得不俗的战绩。去年10月,他远赴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执行援外任务,帮助当地发展举重运动。一下来到万里之外的岛国,语言、风俗、生活习惯不同,人生地不熟,每到晚间就感到一阵阵孤独感袭来。最让他苦闷的是,除了白天训练之外,再没有交流的地方。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山西体育局开设了网站,便试着上网,没想到山西体育的新闻、动态、重要事件,备战奥运会的情况,乃至各部门的工作,都历历在目。他一下感到,自己又和家乡连在了一起,孤独感随之烟消云散。从此,山西体育网站成了他每天的交流伙伴:走了将近一年,山西体育不但没有陌生,反而其发展成为了他援外的动力,在当地执教的体会和心得及时反馈,同时他还出谋划策对我省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此种情况还不只张闻喜一人。原省体育报刊社记者孙以煜于近年远赴莫斯科经商,得知我省体育网站开通后,关注山西体育之情施之于真诚。他将经商的体会通过“局长信箱”为山西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思路,出谋献策。在十运会上为我省夺得金牌的田径选手刘青、李翔宇长期在外训练,还频繁赴国外训练、比赛,网上交流成了他们与山西体育互相沟通的渠道,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训练遇到什么问题,都通过网上交流得到了解决,同时还加深了相互间的理解。
体育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打开的门户之一,与先进省市虽不能相比,但我省走出国门,走出省外或执教、或训练、或经商、或从事其它方面事业的人员,恐怕也不在少数。他们的经历,他们的经验和体会,以及在外获得的信息,都是宝贵的资源。但由于这些人员属于松散结构,外在四面八方,相互间的联络成为了最大的障碍。
我们高兴地看到,省体育网站的出现已经消除了这个障碍,使山西体育在全球的交流上建起了一个越过千山万水的巨大平台,它为山西体育注入了新的内涵,也为山西体育增添了新的凝聚力。据资料显示,体育局从网上已收到了国内外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点击率平均每天达到2000次以上,最高突破了5000次,体育网站为山西体育的宣传扩展了新的阵地。
体育报道是当前最为热门的新闻门类之一,其受众人数的广泛性举世公认。就全国而言,几乎每个省市都有体育专业报纸或体育电视频道,但令人尴尬的现实却是我省还属于不在此行列的少数省份之一。
原因是多方面的,山西体育宣传的薄弱性由此可见一斑。本人从事体育报道十几年,对此体会尤其深。虽然各家报纸和电视台随着形势的发展都开辟了体育专栏或专版,但由于各自思路的不同和报道方面的局限,山西始终缺乏一个能及时报道集国内外和本省范畴体育活动的阵地,尤其是缺乏能综合反映出山西竞体体育和群众体育各个层面动向和发展情况的平台。
自从体育网站开通后,人们悄然感受到了新的变化:国内外的体坛大事不乏亮点,省内的体育新闻总能以最快的速度登网,全省十一个市及行业的体育信息都能和大家及时见面,特别是一些体育比较落后的市、县,也走出了尘封的“禁区”,频频与读者照面。
在山西,可千万不要小视了这一变化,它不但为长期薄弱的山西体育宣传开拓了新的阵地,使其触角延伸至了体育的最基层,而且还为解决因版面、频道紧张,新闻单位长期受困于群众体育报道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领域。
体育网站从2004年建立到2006年完全自主运营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在于发布信息的快捷和涉及面的广泛。
2006年7月,该站先后与“国家体育总局网站”、“省政府网站”成功链接;2007年5月,又与“体总网”链接成功。成功的升级,全方位的开拓了“省体育局门户网站”新的体育宣传途径,其广泛性、快捷性、时效性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该网站在开通之时日均点击量仅百余次,至今,日均点击量已突破2000次,重大体育事件和体育活动期间的日均点击量可超过3000次,最高时达到5000次。长年关注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省政府副秘书长郭慧民深有感触的说:省体育网站不论是信息内容、信息量、更新速度,还是点击量,在省直各单位门户网站中均名列前茅。
由于体育网站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各省级体育网站中突出的信息数量和更新速度,“国家体育总局网站”频繁地第一时间在首页“最新动态”专栏中多条数全文转载该网站的信息内容,使山西体育的宣传得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承担此项工作的省体育局信息中心担负着《山西体育信息》、《山西体育文史》的编撰、刊发;《山西信息》、《晋政信息》的报送;《山西年鉴》、《山西经济年鉴》体育部分文字、图片的整理编撰;山西体育系统音像、图片、文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归档;同时还肩负着向中央电视台、中国体育报、山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提供体育新闻的任务,网站上的工作就只能采用早上班、晚下班,中班加点的办法了。节假日,甚至春节、五一、国庆三大节假日也都不能休息。也就是这样网站才做到了一年365天日日更新,天天有最新消息的发布。但谁也想不到,如此繁重的工作量竟是在省体育局信息中心主任李俊温等四人手中完成的。
主持山西省体育局工作的苏亚君,每早6点前要打开网站“局长信箱”看,他每信必复,每问必答,使体育与群众的交流有了畅通的渠道。
打开山西体育网,你就会发现:网民反馈信息量最大的就是“局长信箱”。
“局长信箱”作为网上20多个栏目中的一个,为什么产生的反响会最大呢?看看主持山西省体育局工作的副局长苏亚君的作法就会找到答案。
每早六点前起床,首先浏览网站,有问题必答,有信件必回复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来信的社会人员复杂,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但他认为,所有来信都是在关心山西的体育事业,因此不管是因为出差或其它原因没来得及答复的,也一定要认真补上。到今年8月底,他已经为来自各方的咨询、建议和问题的反映等电子文档100多件全部作了答复。有些参考价值较高的信件,还批复到相关部门,要求他们阅读学习。
正是这种心诚,体育与群众的交流搭起了一座桥梁,使关心、贴近山西体育的人更多了。
有一位名叫杨更久的网民,8月29日网上来信说:非常感谢苏局长的“细心”,改变了好些人的命运,要是现在的领导干部都是这样,何愁我们的事业搞不好?
原来,杨更久是稷山县的一名普通职工,根据当地的需要,想开个体育彩票投注站,但各方面困难大,就试着给“局长信箱”发了封信,苏亚君当即责成有关人员答复。过了几个月,又收到了杨更久的信,才知道问题没有解决。于是苏亚君诚恳向对方道歉,作了二次答复,并为他具体指明了与省体彩中心的联系方式,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事后,杨更久在给记者来电话时激动地说:我和局长素不相识,没有任何关系,能这样公平待人,真是想不到啊!
在莫斯科经商的孙以煜给“局长信箱”推荐了一篇“《博击》要为全球体育经济代言”的博客文章,并说“不知您是否能读?”他没想到,局长不仅读了非常认真地给他写了封信,与他共同探讨一些观点,而且还将此文批到了省体育报刊社、省体育文化发展总公司建议他们学习此文,吸收有益的观点。
刚刚中考完的太原37中学生李宇辉。想当奥运火炬手,试着给“局长信箱”来了封信,苏亚君答复时鼓励了他的想法,还为他提供了相关事宜的咨询电话。
对于一些热情于体育事业的社会人员的建议,体育项目所遇到的问题,教练报考的想法,关于运动员学习文化,包括职工遇到的困难,本单位职工住房等历史遗留问题,他都认真浏览,给予答复,然后分类、督促相关部门解答或给以解决。不属于本部门的问题,也回音告诉对方解决的渠道。
本来不小的工作量又增加了重负荷,但苏亚君乐此不疲。他在“局长信箱”开设一周年致网民的公开信中非常诚恳地说:虽然很累,但心情很愉快,因为通过信箱与大家建立了一座桥梁,开通了一条渠道,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希望大家今后多来信……
群众在网上的评论是公正的:
“给我们的感觉,苏局长是给老百姓办事的了!”
“我们广大体育爱好者谢谢苏局长了,山西的体育会腾飞的!”
……
(山西日报 11月22日 B4版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