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棋行制高点
棋行制高点
——第二届晋城棋子山国际文化节的启示
黑白棋子,盈尺棋盘,在蕴含着天文地理,阴阳五行之理的围棋世界,那是智者的天地。尽管其间有波诡云谲的变化,刀光剑影的争锋,但纹枰对弈,还是最讲究布局。
高手出招,争大模样时,几步行棋,皆要抢占“天王山”。“天王山”乃棋局中的制高点,占据这一点,就为全局赢得了先机。
两次参加晋城棋子山国际文化节,感觉不一样。第一次是2007年9月,晋城借助本土厚重文化搭起围棋平台,向国内外推出晋城城市建设发生巨变的名片。记者当时的感受是:这一步“棋”走得很精彩。第二次是今年8月初,记者来得时候曾有些担心,怕内容复制,还是老一套。谁知,待参加活动接触到推出的内容时,记者完全是一种新感觉:晋城在走出第一步棋之后,更像是一位把握大局观的高手,已经将棋行向了制高点,为当地的发展展示了更美好的空间。
全力拓展围棋平台 促挖煤者变造绿人
体育不能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但它无形资产所产生的影响和关联作用所形成的体育产业却可以促进城市建设,带动建筑、机械、电子、营养品、食品等制造业以及旅游、保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挖掘围棋文化资源,通过这一平台展示自身是晋城打开山门,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一条成功之路。但如何使用和拓展这一平台,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这里却大有学问。
来到晋城参加各种新闻发布会, “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的口号、也是一个理念,使我感到了一种震撼力,也使我看到了晋城市不断拓展围棋平台的脉络和所产生的效应。
2001年,晋城的GDP已经越至全省的前列,但“万家烟火,污染遍城”,一年只有28天的二级天气,显然无法达到要打造围棋家园所需要的体育环境。然而,时间仅过了六年,首届棋子山国际文化节就亮出了“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的靓丽身份,二级好天数2006年达到了293天。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超一流围棋高手和国内棋界精英,面对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数百名记者,晋城的巨变赢得了满堂喝彩。
在这里,体育带动城市建设所发挥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而此时的晋城更像是一座偌大的棋盘,每一步棋,都关系到这座中小城市的发展走向。
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的晋城没有抱住资源大市的饭碗死啃资源,而是在第二届棋子山国际文化节上打出了又一张新名片;煤炭大市要迈向旅游大市。
这是一步极富长远战略眼光的好棋,直接走向了全市经济建设的制高点。煤炭资源再多,也总有挖完的时候,晋城市的布局已经想到了子孙后代,想到了几十年后的发展。而在我采访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地下转地上”的理念使晋城城建转向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黑色变绿色”的思路已经使一批挖煤者变成了造绿人。
人的改变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天人合一,自然的改变才能得到根本保证。将挖煤者变成了造绿人,这是历史性的进步。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晋城资金雄厚的煤炭企业投资旅游产业蔚然成风:4A级景区王莽岭由兰花集团投资4亿元开发;长平古战场景区由高平白花山煤业投资9000万元开发;晋城市煤运公司投资2.4亿元和9000万元建起四星级大酒店和棋源山庄……体育带动城建,城市的改变营造新的环境,据资料显示:晋城2008年二级好天数超过计划的320天,达到347天,并首次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类空气质量标准;今年,从1—8月的情况看,也有望达到或超过320天的计划指标。
整个的晋城,已经变成蓝天碧水,绿色如茵的图画,这样的环境当然有吸引力。韩国的曹熏铉九段已经3次来晋城,日本的武宫正树九段是首次来,他们都表示:这里是交流棋艺的好地方,还希望再来!
增加围棋名片厚度 促进特色旅游提速
这次活动,中国四届围棋棋院院长陈祖德、王汝南、华以刚、刘思明都来到了晋城,一块参加了围棋晋城博物馆的挂牌仪式,一块参加了围棋文化论坛,一块儿又参加了各种比赛和活动。山西省围棋协会秘书长周杰激动地对记者说:中国从第一任院长到第四任院长能同时来,还有几乎所有中国的高手都来过这里下棋,这简直是个奇迹!
其实,这是晋城棋子山文化魅力使然。从棋源发祥地被先秦史学界会承认到围棋先贤箕子塑像落成,再到围棋博物馆的成立,五大赛事的扩容,晋城每年都以丰厚的文化增加着围棋名片的厚度,这也由此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特色就是优势。晋城在确立了转型目标后,根据自身为山西东南门户,连接中原的地理位置,确定了“南下战略”:积极接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推动经济融入中原经济圈,全力打造“中西部旅游强市”。新的目标是在特色活动中被推向全国的,新的目标也需要借助特色的优势提速。现在晋城在发展的棋盘上,已经站在了制高点上,相信只要把握全局,在特色上下功夫,今后的棋会越走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