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中国体育报 > 正文
(中国体育报)“团结+创新” 科技体育的深层意义 ——记哈尔滨工业大学航模协会
发布时间:2015-10-15 来源:中国体育报 字体:

    比起1920年成立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近百年的历史来说,1990年成立的哈工大航天学院航模协会仅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确实略显年轻。但是这个充满活力的学生组织,现有会员百余人,人员涵盖航天、电信、机电、材料、能源、电气等多个学科,其中经验丰富的核心成员近50人左右。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协会从以单纯的航天火箭模型,发展到以火箭、直升机、固定翼等为主体的多种科研类航模项目,以围绕“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和开发研制与航空航天相关的科技创新作品为主要发展方向,作品上实现自主创新,各类自行设计制作的飞行器层出不穷。协会自行研制的创新作品在全国大赛和科技创新竞赛中更是屡获佳绩。

    直升机部一直是哈工大航模协会的“顶梁柱”,在全国科研类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上连续多年在“模拟搜救”项目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全国科研类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上的重头戏,模拟搜救项目要求参赛的飞机为模型直升机,直升机需要携带自主研制的机械手,越过障碍飞行到指定位置从一个圆盘里抓取彩球,然后再次飞过障碍,通过机载摄像头传回的画面,确定6个直径仅12厘米的小圆筒底部的颜色,然后将该颜色的彩球投入对应的圆筒里,颜色相同即得分。而每年包括北航、南航、河北科大在内的数十所高校的参赛队都会如期而至,在这个赛场上与兄弟学校展开一场“华山论剑”。
    2014年全国科研类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模拟搜救”第二轮,靠后位置出场的哈工大的同学们终于等来了展现本校风采的时候。在此之前,北航队抓12次投中11次,河北科大抓12次投中12次暂居榜首。对后面出场的哈工大来说如不超过河北科大就不能夺冠,此时队员们虽有压力,但是却及时调整好心态,从容上场,比赛时超乎所有队员意料的是,这一次比任何一次训练都来得流畅。抓12中12,而且,还用最后4秒获得了降落的小分,单轮排名第一,两轮综合排名第一,夺冠!这一刻的同学们是欣喜若狂的。
    模型火箭项目,是全国科研类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的又一项重头项目,2014年的模型火箭项目要求完成模拟探月任务,火箭在整个任务过程中搭载的有效载荷为模拟月球车,并携带小车飞到30米高度,完成箭体与返回舱分离,利用降落伞返回地面后前往目的地。根据任务需要,哈工大的同学们别出心裁的设计了两轮驱动的遥控小车作为“模拟月球车”。小车采用两轮驱动,利用两轮差速转弯,这样小车整体呈圆柱状,相比四轮小车,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火箭内部的柱状空间,可以选用更大的车轮,从而获得更强的越野性能。此外,队员利用单片机自行编程,实现了利用智能手机APP和蓝牙功能遥控小车,他们的这一创新吸引了众多目光。最终哈工大在该项目上不仅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还获得了“科技创新奖”。前来出席赛事的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张又侠上将对设计独特的月球车充满兴趣,特意安排操作手走上主席台近距离展示,并在哈工大校旗上签名,表示鼓励与嘉许。
    此外,多年来哈工大在太阳能飞机、对地侦察机、电动滑翔机等项目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以外,更离不开同学们团结与创新的精神。该校“对地侦察机”项目负责人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现在,不只是对地侦查项目,整个航模协会之中都在逐渐形成两个可贵的精神:第一是无论事大事小,必定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规模再小的表演,级别再低的比赛,在航协人眼里都是一个必须用尽全力攻克的高地。第二是无论恩怨情仇,只要一方有难,必定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协会的成员可以因为理念不同,思路不一致而争吵,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所有人的心一定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在努力。”
    或许这就是哈工大航模协会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或许这也是科技体育扎根校园所带来的深层意义。(徐英夫 伍国威 毕明浩 王超瑞 王昊雨 王  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