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钱泳文、何晨阳、张逸飞
从7月13日到15日,天津市静海航空航海运动中心人头攒动,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项目航空模型决赛在这里举行。航模飞机在这里升空、滑翔、俯冲,做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动作。航模飞机的精彩竞技让人赞叹,中国航模人的赤子之心更让人敬佩。
来自北京队的徐乐瞳年仅12岁,还在读初一的他是本届比赛年龄最小的参赛者。略显稚嫩的脸庞在赛场上很显眼,但就是他,在去年5月就已经夺得了世界航空模型锦标赛线操纵项目少年组冠军。
13日的比赛中,他携带一架自己制作的飞机参加航空模型线操纵项目比赛。“这架飞机我做了半年才做好。”徐乐瞳说,飞机是他买来原材料后自己切割拼装的,为把飞机做好,他不仅自己画设计草图,还借助相关书籍完善方案。
徐乐瞳告诉记者,进入初中后,他在学校创办了航模社团,带领30多位同学共同钻研。
“航模运动教会了我专注与执著,我也以此为平台结识了不少朋友,我想未来不管从事什么职业,这些都会是我的财富。”徐乐瞳说。
今年已经70岁的王书人是本届比赛年龄最大的参赛者。让他引以为豪的是,这是他参加的第五届全运会。
第一次参加全运会的时候,王书人才18岁,那时他接触航空模型只有6年。而当王书人在家乡天津走上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项目航空模型决赛场地时,他已经是一位古稀老人。“听到航模重新回到全运会的消息,我毫不犹豫地就决定参赛了。作为中国第二代航模人的代表,我要和现在的小伙子们比试比试。看着他们我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年轻的时候。”王书人说。
七运会后,航空模型退出了全运舞台。时隔24年,天津全运会又将航空模型纳入比赛项目,这让王书人非常激动。不过,这位已经淡出比赛多年且罹患癌症的老前辈选择走上赛场,还是让很多圈里人多少有些担心。
“被查出直肠癌之后,我前前后后做了三次大手术。线操纵航模比赛对体力和反应的要求非常高。但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很高兴我能带着我的‘飞天’号,在有生之年再圆一次全运梦!”王书人赛后动情地说。
在王书人珍藏的一本青年时使用的训练笔记扉页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为祖国的航空模型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便是王书人的初心。
陕西籍裁判员阎天来比王书人还要年长,已经77岁高龄的阎老还活跃在航模运动赛场上。从参加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航空模型比赛至今,航模运动伴随阎老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阎老告诉记者:“尽管七运会后航空模型项目暂别了全运会,不少地方的专业队也解散了,专业运动员也转行了,但航模运动并没有就此沉寂,反而在民间发展得更加壮大。”这也让阎老对中国航模运动的发展一直充满信心。
“现在爱好、从事航模运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每年各个地方都举行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各类航空模型的比赛,参赛的年轻人数量也在直线上升。这是中国航模运动的希望所在。我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阎老说。
在1987年六运会上拿到冠军后,张涛就退出了专业队。现年52岁的他尽管有着自己的事业,但对航模运动的热爱从未改变。“一架小小的航模飞机不仅承载着航模人制作时的智慧和心血,更承载着人类对蓝天和飞翔的梦想。我觉得这是航空模型运动最吸引人的地方。”
张涛告诉记者:“我现在是一名航模运动的爱好者,航空模型项目再次回到全运会,我特别兴奋。许多老朋友都好多年没见了,所以这次特意赶过来,要和之前的老队友们、教练和裁判们叙叙旧。”
张涛表示,过去做专业运动员的时候是把航空模型作为自己的工作,现在是一种热情,比过去更加强烈,这种情感会伴随他一生。
“现在我感觉年少时的那种激情又回来了,所以我决定明年正式复出参加比赛,争取能有机会参加下一届在我的家乡西安举行的全运会比赛。”张涛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里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和激动。
三天的比赛,前两天骄阳似火,第三天大雨滂沱。再恶劣的环境,也阻止不了一架架航模飞机冲向天空,更无法磨灭中国一代又一代航模人的赤子之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