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青岛8月20日体育专电(记者李丽 张旭东)
正在青岛进行的第15届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总决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的12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一度被奥数、英语挤兑得无声无息的航模活动,近几年以迅猛的势头在校园复苏。
北京中关村中学的初一学生牛博远是报名参加学校兴趣班时接触的这项活动。航海模型给了这个安静的女孩子很多快乐,擅长手工的她说,每周六3个小时的活动总是很开心。而牛博远父母虽然给她也报了英语、数学提高班的“必选项”,但很支持她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航空、航海模型以及无线电等曾是中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校园里风靡一时的课外活动,但在学奥数、学钢琴等浪潮冲击下一度式微。如今奥数的风潮当然还没有过去,但随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科技体育重新成为校园时尚。
中关村乃至整个海淀区是北京市中小学科技体育活动开展得最好的片区。牛博远的模型指导老师杨长兰同时是北京市海淀区代表队的领队,一谈起这项活动,她的热情就瞬间喷发,连连说“真的好、特别好”。“它需要学生自己组装、调适和操纵,让学生动手、动脑。”
这位已返聘5年的前物理和通用技术老师介绍,航模等活动能够锻炼孩子的细致、耐心、专注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图能力、空间思维和时间管理能力。“这些不像考分能立即看得见,但都会使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受益。玩过航模的孩子们学习能力明显优于其他孩子。”
杨长兰坚信,能力的提高,比文化知识更重要,而这正是许多中国孩子欠缺的。她从1988年就在学校组织模型活动,带过的很多学生都非常优秀,一些去了海外发展的学生至今还跟她保持联系,回忆带给他们阳光和快乐的模型兴趣班和美好的青少年时代。
杨长兰说,他们学校许多家长都很支持孩子玩模型。这次中关村中学来了近20个队员,“还有很多都想来但没那么多名额”。
广州市科技体育代表队一队领队林铭华的看法同杨长兰一致。他说:“课堂上学的好,不一定能力强。”而广东许多家长看中的,正是玩航模对孩子能力的培养。
由于当地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广东省校园科技体育活动全国闻名,参加这次总决赛的学生也是各省最多的。林铭华介绍,广东省一直重视素质教育,对科技体育活动在政策和资金两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还有专门的立项。
林铭华认为,模型涉及物理、数学、电子多方面知识,孩子边玩边学,能有效引导他们对相关学科兴趣,“所以玩过航模的孩子一般数理化都很好”。他还说,航模能带给学生正能量,“与其让他们在家打游戏,不如来玩航模,对脱离网瘾很有帮助,而在组装、调适时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在提升孩子们的抗打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直致力于在校园推广科技体育活动的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模型部主任王雷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机械地重复一百遍奥数解题套路,不如动手去组装一艘船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