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几百公里,十几个小时的转场,驾车翻秦岭、走蜀道,穿越云贵高原,并且持续半个多月……听起来,这绝对是一件苦差事。但徐强勇说,他很享受参加这种大型活动的机会,在他看来,虽然辛苦,但从另一种方式看,也不失为一种旅行方式。 徐强勇,是2013年环中国自行车赛的司机志愿者。去年,他第一次参加“环中国”赛事,为官员开车。同样的远途转场,同样的翻山越岭,身体上的苦与累早已忘却,留下的只有美好的记忆以及兴奋。 “第一次来的时候,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参加一下这样的大型活动,丰富一下自己的人生。”徐强勇说。 不过,这份工作的辛苦也有点出乎他的意料。跟着队车行进的时候,还省点心,单独出车的时候,他就不时地提醒自己,注意速度,注意车与车的间距,注意安全! 开车,在很多人来说并非难事,但为大型赛事开车,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已经有了17年的驾龄,但在报名成为环中国赛事的司机志愿者时,徐强勇和“小伙伴们”还是经历了重重考核与培训,“有很多细节,比如按照国家规定,连续开车四个小时必须要进一次服务站,休息20分钟。我们可以2个小时左右休息10分钟。再比如,交规、路考,都要跟在驾校学车时候一样,重新考一遍,并且相当严格,择优录取。而在服务方面,要求就更多了,自己的仪容仪表要保持干净整洁。车容车表也要保持干净。”徐强勇说。 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两张卷子的问答,徐强勇如愿以偿,第二次参加到了“环中国”赛事的活动当中。“挺兴奋的,也能接受任何挑战。毕竟我们到这里,就是为大家服务的。”他说。 6点起床,简单洗漱后,去餐厅,但不能喝粥。之后便开车到指定酒店等候,没事的时候就擦擦车。然后直接奔赛道,先到起终点附近,比赛开始之后就上赛道。一直到比完赛,把客人送到指定酒店后,按需要加油、交车。这是徐强勇在环中国赛场最普通的一天。由于途中不能停车,他每天都在早上喝一杯水之后,一天不再沾水,只有交完车回到酒店后,才会放纵自己补充其余的水分。 当然,赶上西安到成都的800多公里大转场,遵义到长沙1000多公里大转场,他和同伴们都是一大早“披星”出发,到晚上“戴月”赶到目的地。 “辛苦是辛苦了点儿,但也有感动的时候,比如八月十五,中秋节那一天,在重庆巴南。我们都回各自的酒店吃过晚饭之后,组委会又挨个给送来了月饼。挺让人感动的,不在于东西多少,最起码人家想着你呢。”徐强勇说。而参与赛事,更让徐强勇感受到了团队精神,“大规模的行车,一百多辆,大家互相照应,相当于一个大家庭,这种过集体生活的感觉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的。”他说。 如今,赛事过半,第一阶段完结,第二阶段开启。徐强勇还将继续前行,“比较辛苦,但这种喜悦感与快乐感无法比拟。”他说,环中国赛事最吸引他的地方,是每年的路线都在变,每年都能让他见识不同的地方,“你把它当成旅行,它就是旅行。”徐强勇的乐观来自于心态。 “明年还会继续过来吗?”记者问到。 “毫不犹豫,有机会就一定会来。环法赛上不是有很多开了几十年车的司机吗?我希望我能打破他们的纪录!”徐强勇笑着说。 一场赛事,焦点无疑是运动员,但赛事的组织者、裁判员、媒体记者、志愿者等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到赛事的精彩,甚至正常运转。苦与累的行进节奏中,有热爱,就有了一切。 (王向娜 扈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