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2025年全国蹼泳、滑水、潜水夏令营圆满收官: 点燃青少年热情,助力水上运动普及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31 来源:湛江潜水运动学校 字体:



    8月29日,为期四期的“鲲鹏潜行少年”2025年全国蹼泳、滑水、潜水项目夏令营在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运动学校(以下简称“湛江潜校”)圆满收官。这场覆盖全国多省市、聚焦青少年群体的水上运动活动,不仅让近300名青少年体验了蹼泳、滑水、潜水的魅力,更以专业培育、广泛覆盖的举措,为我国青少年水上运动的普及与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打破地域壁垒,让水上运动触达更多青少年

此次夏令营吸引了来自北京、江苏、黑龙江、内蒙古、陕西、重庆、河南、天津、湖北等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青少年参与。其中,既有水上运动基础较好的南方地区营员,也有首次接触蹼泳、滑水、潜水的北方地区青少年。“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潜水,这次能亲自下水体验,感觉特别神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营员任炫恺兴奋地说。这种跨地域的参与模式,打破了“水上运动仅限南方”的刻板印象,让更多地区的青少年有机会接触、了解这些项目,为水上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奠定基础。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降低参与门槛促普及

本次夏令营邀请了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超英,国家蹼泳队教练邱亚帝,成都世运会主火炬手、滑水女子尾波滑水自由式金牌得主徐露,成都世运会滑水男子尾波冲浪沙板风格银牌得主庄天才等资深教练进行授课。针对营员基础差异较大的特点,夏令营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模式。在蹼泳项目中,对有基础的营员进行100米双蹼游进阶训练,帮助他们精进跳发、呼吸管排水、转身等技术;对零基础营员,则从蹼泳打腿、呼吸管呼吸等基础动作教起,耐心指导每一个细节。滑水项目中,教练通过陆上模拟训练帮助营员建立动作认知,再逐步过渡到水上实操,让不少此前“怕水”的营员成功掌握基础滑行动作,部分优秀营员还掌握了过尾流、s滑行、加减速、刷浪等进阶动作。潜水项目则从安全知识讲解入手,结合恒温泳池的温和环境,让营员轻松克服对深水的恐惧,掌握面镜排水、呼吸调节器巡回以及中性浮力游动等基本技巧。这种“零基础友好”的教学方式,大幅降低了青少年参与水上运动的门槛,让更多人能“入门”、愿“坚持”,有效推动项目普及。


多元活动赋能,厚植长远发展土壤

除专业技能训练外,夏令营还精心设计了海洋理论讲座、环保主题绘画、爱国主义教育、观看体育电影、团队拓展等多元活动。在海洋理论课堂上,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的教师讲解海洋生物与海洋气候的多样性,激发营员对蓝色海洋的深层兴趣;爱国主义教育则邀请了南海舰队军官亲临潜校,为营员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军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南海海域的战略意义、海军官兵守护蓝色国土的日常,让营员们直观感受军人的严谨作风与责任担当;团队拓展活动中,来自不同地区的营员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不仅收获友谊,更培养了团队精神。“在团队拓展训练中,我们需要一起搭建‘积木’,每个人都要分工合作,少一个人都不行。”学员李依然说,“通过这个活动,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国家蹼泳队教练邱亚帝表示,青少年是水上运动发展的未来。此次夏令营通过“广覆盖、低门槛、强赋能”的模式,让更多青少年爱上水上运动,既为项目储备了潜在人才,也营造了“人人可参与、人人能享受”的良好氛围。潜水营教练冯宁宁表示,此次夏令营的成功举办,是学校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推动青少年水上运动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活动,更多青少年深入了解并喜爱上了蹼泳、滑水、潜水项目,激发了他们对水上运动的热情。未来,湛江潜校将继续举办类似活动,为我国青少年水上运动事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成都世运会主火炬手、滑水女子尾波滑水自由式金牌得主徐露也表示未来将继续支持湛江潜校滑水项目推广,推动青少年水上运动普及迈向新台阶,为我国水上运动事业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随着夏令营落幕,近300名营员带着技能与热情回到家乡。他们既是水上运动的参与者,更将成为项目的“推广者”——把夏令营的收获分享给身边同学,带动更多人关注水上运动。这场夏令营的影响,正从湛江辐射向全国,为青少年水上运动的普及与发展绘就充满活力的未来图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