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提升应急救护能力,共筑生命安全防线|湛江潜校开展心肺复苏(CPR+AED)专题培训
发布时间:2024-11-21 来源:湛江潜水运动学校 字体:

为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自救互救和生命安全意识,增强应急救护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11月20日上午,湛江潜校邀请了来自湛江市红十字会的培训师杨宇老师,为全校干部职工和各场馆、租赁单位负责安全的同志开展心肺复苏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操作教学,通过急救知识科普、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的方式,让大家在互动体验中掌握“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本领。此次活动共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讲解与实操训练。

培训由副校长史伟主持。近年来心脏骤停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湛江潜校采购了一批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将陆续投放到各个场馆中。这些设备的配备将为场馆内的急救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他要求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通过本次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同时,为了确保大家能够在关键时刻熟练运用这项技能,还提出了定期培训的要求,希望通过反复练习来加深印象,使每个人都能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做到会用、敢用。

培训伊始,杨老师首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心搏骤停及生命链、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心搏骤停及生命链包括六个环节,分别是尽早识别与求救、尽早心肺复苏、尽早电除颤、尽早高级生命支持、心搏骤停后的综合救治和康复。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恢复伤病员的呼吸和心跳。而AED则是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可自动识别患者是否存在室颤等可电击心律,并在需要时实施电击除颤。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理论讲解环节,杨老师还强调了现场评估、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以及人工呼吸等关键步骤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特别是关于AED的使用,从开机到贴放电极片,再到分析心律和电击除颤,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实操训练成为了检验学习成果的关键一环。

首先进行的是CPR操作。各处室和场馆工作人员都轮流扮演施救者角色,严格按照“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顺序进行操作。在按压过程中,特别注意了按压的深度、频率以及每次按压后的胸廓回弹情况。在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环节,大家也学会了如何正确清除口腔异物并有效吹入气体。

随后是AED的使用。当AED到达现场后,大家迅速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操作。从打开电源开关到贴放电极片,再到分析心律和电击除颤,每一步都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特别是在确认所有人均未接触伤病员后再按下“电击”按钮的那一刻,仿佛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和责任的重要性。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通过此次培训,全校干部职工更好地了解了“救援黄金时间”以及AED急救处理的操作方法,不仅切实提升了大家应对突发事件的急救能力和水平,也为今后处置体育活动和赛事中突发事件开展高效应急救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为组织体育赛事以及广大体育运动爱好者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