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正文
国家滑水集训队第二阶段集中训练简报
发布时间:2008-05-23 来源:湛江潜水运动学校 字体:

(第一期)

   

国家滑水集训队第二阶段集训于200858日在北京昌平区中国青少年滑水基地举行。来自第一阶段四川省邛海水校五名优秀运动员和来自在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校集训的八名运动员汇集在一起,由来自各省市抽调的七名教练员带领下,为备战20097月世界运动会和今年9月在韩国举行的亚澳区滑水锦标赛,将在响谭水库进行为期四个月集中训练。现将集训队各方面情况简报如下:

一、         把握机遇,寻求项目发展契机

由于2009年将在台湾举行世界运动会滑水比赛,上级各部门十分重视这次比赛。滑水项目自1993年退出全运会以来,这次集训是规模最大、人员最多,项目最广,国家投入最大的一次集训。

59日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刚以及水上中心五部的同志,携同首都高校领导、武警总队领导和有关企业、事业单位领导,来基地为参加这次集训的全体教练、运动员、工作人员进行了集训总动员。会上刘刚副主任和有关领导就这次集训的目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本次集训的任务和要求,要充分认识世界滑水的格局。对世界上各个滑水项目要加强了解训练,要有针对性,训练手段、方法要创新.。要求:(1)统一思想和认识,强调国家利益,奉献精神、强调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要高度严密的组织、纪律性,顽强拼搏精神。(2)更新观念,强化科学训练。(3)集思广益,充分调动集体智慧。 4)训练上,要狠抓落实。(5)训练的安全问题及后勤保障一定要细致到位。  (6)时刻注重反兴奋剂问题。鼓励大家团结一致,把握机遇、促进滑水项目竞技水平跳跃式发展。

    会后教练员、运动员进行分组讨论,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提高爱国主义思想认识,充分认识这次集训的意义,提高集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表示一定要抓住这次世界运动会的机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营造良好的训练气氛和环境。努力提高滑水项目的竞技水平,力争在2009年在台湾举行的世界运动会上夺取滑水金牌。

  二、集中优势、突出重点,提高优势项目竞争能力。

  (1) 参加本次集训的滑水运动员,自去年11月底开始进行水上集训,为检查第一阶段训练成效,517日—18日集训队对所有运动员进行了陆上、水上的摸底测验。通过测试全面的了解运动员前阶段的训练情况,并且客观的表现出运动员目前具备的竞技水平,以及陆上身体素质情况,为这一阶段训练计划的制定和训练措施的改进提供了有利的数据。

  (2) 集训队教练组在领队的主持下,本着保证重点项目,突出重点队员的原则,兼顾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备战今年亚澳区滑水锦标赛;针对滑水项目的特点,在确保重点队员在训练时数、水面保证,器材优先的前提下,将教练员、运动员重新整合,发挥各自特点,力求能力最大化。

  (3) 集训队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在每周两次的教练员技术研讨会上,教练员互相交流经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打破常规的创新的训练建议,形成了较好的训练氛围。各组统一协调,互相支持帮助;按计划、按各组训练时段进行训练,各项训练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4) 进一步健全了集训队各项规章制度,分别制定了《国家滑水队管理规定》,《国家滑水集训队拖船及器材使用规定》以及各组每周的训练时间安排表,集训队作息时间表,建立国家集训队公告栏;通知公告、测验成绩、训练计划及时公布上栏。还建立了国家滑水集训队荣誉榜等。实行教练员值周制,对集训队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早操,晚上的集中看新闻,强调团队精神。

  (5) 集训期间(512日),惊闻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集训队全体教练员、运动员自发组织向灾区献爱心,自愿捐款合计2900元。通过这次募捐活动,提高了大家的爱国主义思想,更坚定了为国、为中华民族争光的信念。

  三、其他训练保障方面

1)医务监督方面:及时对运动员伤病进行治疗,对老伤病进行理疗和跟踪观察。建立医务监督档案,增强服务意识;为教练员训练提供医务方面的资料和建议。

2)基地食宿方面:服务到位,做到按时、按点开餐。保证了运动员吃饱、吃好,食堂卫生监督做到了细致到位。

3)油料保障方面:保障到位,拖船维护都有专人负责,发现机械故障及时排除。场地工作人员认真负责,为训练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保证了训练的顺利进行。

总之,国家滑水集训队第二阶段集训两周以来,在水上中心五部的直接领导下,各项训练逐步走向正轨,集训队教练员、运动员以饱满的训练激情,顽强拼搏的精神;发扬团队凝聚力,科学训练,努力提高运动竞技水平。 



           
                                                    
国家滑水集训队

                                                                2008523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