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推广
发布时间:2019-07-19 来源:体育器材装备中心 字体:

       2019年4月,全国特色小镇现场会在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召开,包括“黑龙江大庆赛车小镇”和“江西大余丫山小镇”2个体育特色小镇在内的16个精品特色小镇进行了“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推介交流。

       2018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从正反两方面正式建立起规范纠偏机制、典型引路机制。此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组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开展了历时半年的落实性工作。2019年4月,在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召开了2019年全国特色小镇现场会,集中推出了工作成果。

       会上介绍了规范纠偏工作进展情况,公布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淘汰整改的419个“问题小镇”,并对16个精品特色小镇,从“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引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城镇化建设的新空间”“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新平台”五个方面,进行了“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的交流。其中,涉及到的体育特色小镇有:“黑龙江大庆赛车小镇”和“江西大余丫山小镇”。以下为小镇经验详细内容:

第一方面典型经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引擎——黑龙江大庆赛车小镇经验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赛车小镇是现代服务类小镇,是国内首个赛车主题特色小镇。小镇以发展汽车产业为核心,入驻企业480家左右,吸纳就业近2万人,完成特色产业投资21亿元,年缴纳税收0.8亿元,年接待游客人数300万人次。小镇规划用地面积38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298亩;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634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551亩。

       一、主要运行模式

     (一)开发模式。采取企业主体、政府服务、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中房联合集团大庆中房置业公司主导小镇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大庆市政府负责明确产业定位、做好总体规划、强化项目服务、搞好政策扶持。

    (二)运营模式。围绕建设国家级赛车基地、国家级赛手培训基地、房车宿营地,培育以赛车运动为引擎,集赛车服务、冰雪游乐、高端温泉、文化会展、商贸餐饮于一体的“1+5”产业体系,聘请顶级运营团队,打造一站式全龄全包全时的运营模式。

    (三)投融资模式。小镇一期投入了23亿元,于2017年6月启动建设,2018年3月一期陆续竣工投用,已形成资产。预计二期投资22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有资金,结合商业性贷款。

      二、特色产业发展

    (一)赛事发展良好。小镇建成铺装路面35万平方米,举办了7次赛事和汽车特技表演活动,特别是2019年举办了汽车冰雪挑战赛,吸引国内外参赛车手、游客3万人以上,并通过央视一套、二套进行了报道。在建的各类国家标准赛道11条,2020年将具备年举办各类经典赛事60场以上的能力。具有国内最好的赛车配套基础设施,已与中汽摩联签订了建设国家级赛车基地、国家级赛手培训基地、房车宿营地意向协议,并确定在2019年7月举办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8月末举办国际摩联花式摩托锦标赛、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

    (二)企业集聚集群。小镇已入驻企业480家,其中赛车改装等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120家以上,赛车产业链初具规模。

    (三)赛车配套功能完善。小镇内建设了全国最大的524平方米巨幕汽车影院,可容纳500辆汽车同时观影。完成高端温泉旅游项目论证,已开工建设。2018、2019年举办了焰火、歌舞表演晚会,观看人数分别达到3万、20万人。预计到2020年,小镇的地均GDP将达到3亿元/每平方公里。

      三、宜业宜居宜游

    (一)综合交通体系完备。距大庆市政府所在地的东城区仅8分钟车程,距萨尔图机场9.5公里,距大庆东站18.3公里,毗邻大广、大齐高速,能够方便快捷地直达周边城市。

    (二)生活环境优雅宜居。大庆市年空气优良天数319天以上。小镇紧邻萨北湖公园,天然湖泊面积91公顷,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拥有宜居、舒适、全业态的健康生活环境。

    (三)汽车旅游配套完善。小镇建成并投用了省内规模最大、设施配备最完善、操作和支付系统最先进的加油加气充电站,建成了由21家4S店组成的汽车展示销售集群。

    (四)旅游要素亮点纷呈。小镇建设了全国最大的3D涂鸦社区、524平方米全国第一巨幕的汽车影院、9万平方米绿色无公害的“五星级小菜园”,房车宿营地可同时接纳房车2000台、露营者5000人。

      四、特色文化内涵

    (一)打造了浓厚的赛车文化。营造形成了高速竞速赛车文化、弯道赛车文化、越野极限赛车文化、冰雪操控性能赛车文化等多元文化氛围,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

    (二)突出了独特的石油文化。油田矿区独有的沿途景观带十分突出,抽油机等工业风格景观或零星分布、或规模集聚,草原湿地周边环绕,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赛车景观体验。

    (三)丰富了特色的涂鸦文化。建设全球最大的3D涂鸦城,打造规模化特色建筑集群,为大庆市注入了生动的艺术活力,形成了新的城市名片。

    (四)吸引了自由的自驾文化。依托自驾车营地,打造大庆公路IP,并入全国自驾游公路体系,吸引了大量外埠游客来大庆自驾旅行,也影响了更多大庆游客自驾出行。

    (五)融合了冷艳的冰雪文化。将赛车、温泉等多种元素融入冰雪文化,形成了激情碰撞的冰雪赛车文化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户外冰雪温泉体验,更加突出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独特魅力。

    (六)弘扬了传统的节庆文化。自小镇启动建设以来,每年元宵节均举办特色焰火、歌舞晚会等活动,推动了汽车文化与传统节庆文化的高度融合。

      五、机制政策创新

    (一)深化地企融合,创新供地用地模式。立足大庆市情实际,入驻央企与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创新实施了利用油田矿区废弃建设用地建设产业项目的新模式,为小镇提供了2.5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

    (二)实施全程跟进,审批代办驻场服务。建立了由市、区两级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小镇建设服务专班。前期手续办理实施全流程的代办服务,项目建设实施保姆式的驻场服务,为企业解决问题20余个。

    (三)推动服务下沉,职能部门集中进驻。市、区两级政府组织公安、市场监管、税务、交通等数十个职能部门,集中进驻小镇的综合服务大厅,开设服务窗口80余个,政务效能大幅提升。

      六、有益经验

    (一)准确把握政府功能定位。注重发挥对企业的引导作用,在公共服务、基础配套、制度创新、要素供给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推进特色小镇项目实施、集聚更多优质生产要素创造最佳条件。

    (二)因地制宜找准核心产业切入点。立足大庆市的汽车产业基础,以赛车运动为引领建设特色小镇。

    (三)引进顶级专业团队共同谋划蓝图。特色小镇运营主体聘请国内外顶级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专家队伍,坚持“高精尖”发展方向谋划特色小镇功能布局。

    (四)为项目建设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创新实施项目代办制、驻场制,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事项实行代办,对建设施工、竣工验收等事项实行驻场帮助解决,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使小镇一期从建设施工到建成投用仅用8个月时间,建成面积43万平方米,体现了“大庆速度”。

第四方面典型经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江西大余丫山小镇经验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丫山小镇是休闲体育类小镇。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为核心,入驻企业17家,吸纳就业600人,完成特色产业投资9亿元,年接待游客760万人次。小镇规划面积96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200亩;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49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200亩。

      一、 主要运行模式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发挥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的龙头牵引作用,采取合作合建、利益共享方式,先后引入丫山颐养善居发展公司、丫山艾哆乡村事业发展公司、众乐体育发展公司、仁龙旅游开发公司、新动力大余体育发展公司、赣南养一生农业公司、广州高新教育集团等16家投资企业。各经营主体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汇入产业资本要素,形成了产权明晰、符合市场规律、具备可持续特征的特色小镇商业运营模式,实现了社会资本进得来、留得住、能受益。

      二、特色产业发展

    (一)运动竞技产业。建成了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新动力汽车越野基地、全国第一个1公里环形自行车泵道等国内一流的运动竞技场地,先后举办了全国山地马拉松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共31类300余次高水准运动赛事,参与人员超过200万人次。

    (二)探险拓展产业。打造了悍马博物馆、森林拓展训练基地、空中看丫山、房车营地等一批探险拓展基地,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百部房车露营大会。

    (三)康乐游戏产业。打造了亚洲第三大轮胎主题乐园、A哆森林、万米悬空玻璃栈道、溜索、打水寨、网红桥等康乐游戏基地,吸引了大批全国各地的游客来休闲度假。

    (四)健身健美产业。建设了130公里环山健康骑行步道、16公里登山道、游泳馆、拳击中心、竹林球场、室外篮球场、竹林瑜伽等健身健美场地,成功承办了江西省群众登山健身大会。

    (五)养生保健产业。与北京同仁堂合作发展健康理疗产业,建设了国际生态康养度假中心等20多个康养项目,大力发展康复疗养、健康维护、旅居养老、“候鸟”养老等业态。

       三、宜业宜居宜游

      小镇先后被评为江西首个AAAAA级乡村旅游点、江西省十大新旅游景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传统文化养生基地、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2016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

    (一)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小镇负氧离子含量平均值达19万/立方厘米,PM2.5个位数值的天数每年在300天以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5600平方米。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达100%,建成区域WIFI覆盖率90%。

    (二)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天蓝、地绿、水净、乡魂、乐游、宜居的目标,突出生态秀美、人文醇厚的文化特征,盘活乡村的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建设了A哆乡村、水上乐园、乡村旅游观赏园、龙山瀑布群等乡村旅游项目56个。

    四、特色文化内涵

    (一)禅宗文化基地。以“灵岩古刹、灵秀丫山”为主题,完善寺庙建筑、竹林庭院、素食餐饮等项目,展现“寺院禅”“自然禅”“生活禅”的悠远意境。

    (二)播音主持基地。依托国家广电总局对口支援,在丫山建立播音主持实践锻炼基地,邀请海霞、陈亮、张悦等央视主播授课。

    (三)书画艺术基地。建设牡丹画院暨赵军牡丹艺术馆,打造中国著名书画大师创作平台。

    (四)理学心学基地。建有“安国书院”,让人闲暇之余,体悟周程理学、阳明心学的真谛。

    (五)速度赛马基地。游客在万亩花卉苗木中体验速度与激情。

    (六)军事体育基地。建有丛林真人CS项目。游客穿上迷彩服,在“枪林弹雨”中感受强军梦想。

      五、机制政策创新

    (一)坚持组织引领。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指挥长、县长为副指挥长的特色小镇建设指挥部,从各部门抽调20余人开展大兵团作战,全力负责特色小镇建设。

    (二)做好规划引领。突出运动休闲主题,做好各类规划编制,制定特色小镇概念策划、空间规划、项目计划、资金筹划“四划叠加”的综合性方案。

    (三)强化政策支持。出台《大余丫山片区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大余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等9个政策文件,支持特色小镇建设。

    (四)创新经营模式。健全景区与村集体、合作社、员工、群众的联结模式,实现利益捆绑一体化,调动多元创业主体能动性。

      六、有益经验

    (一)“体育+生态”。依托丫山93%的森林覆盖率这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乡村风貌、本地特色,注重生态保护、绿色优先,使项目建设融于山水间、保持原生态。

    (二)“体育+旅游”。建设了丫山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基地、大余丫山新动力越野文化基地等体育旅游项目,打造体育旅游综合体。举办了首届全国百部房车露营大会等高水准运动赛事,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体育+文化”。充分挖掘大余深厚的历史文化元素,打造了禅宗文化基地、播音主持基地、书画艺术基地、理学心学基地、山地运动文化基地。

    (四)“体育+康养”。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的养生养心养老示范基地,建设了国际生态康养度假中心等多个康养项目。

    (五)“体育+扶贫”。采取“小镇+党组织+基地+旅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帮助贫困户在土地流转、建设施工、景区岗位、农家旅馆、农家餐馆、农产品销售等方面获得收入,努力让农民拥有变成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农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