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 “阳光体育”语境下定向越野课对大学生多元智能的影响 简波 徐勤儿 2. 对多校区办学模式下新建本科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 冯庆梅 3. 学校引入户外运动课程的价值探究——以东华大学的实证研究为例 朱江华 4. 高职体育俱乐部模式教学的研究 唐伟华曹学军 尹兰花 5. 黑龙江体育产业商业运行研究 王飞 6. 实施乒乓球新规则十年对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技战术的影响 余胜 7. 困境与思路:实现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 李亚莉、钟丽萍、范成文 8. 吉林省体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丁丽华、 丁俊华、尹明 9. 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模式之探讨 徐圣霞 10.姜黄素对运动性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 刘怀金 11.实施体育健身方案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实证研究 王建洲 12.四川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刍议 陈波、宋友林 1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自尊对自我妨碍影响的研究 张美叶、李天镐 竞技-论坛 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田径现状与对策分析 宋扬 2. 跨栏跑运动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闫之朴 3. 从2010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分析我国男子体操实力刘旸 4. 假动作在羽毛球运动中的运用与分析 王隆华、刘恭民 5. 第16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中国队与对手攻防能力的分析周卫东 6. 浅析篮球比赛中教练员情绪变化对比赛的影响 闻钟波、李会明、王永祥 7. 广饶县第一中学男篮运动员弹跳力训练实验研究 王传伟 8. 现代110米栏的技术特点 杨杰林、陈宝玲 教学-探索 1. 篮球文化对篮球教学质量提高的分析 经飞跃 2. “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体育理念的影响 贾克俭 3. 陀螺运动项目作为贵州省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的现实意义 王一文 4. 当前军事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严智勇,姚晓峰 5. 生命化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向军 6.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游泳教学的作用 周丽平 7. 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支架式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张润红 8. “多球练习法”在篮球传接球教学中的应用 李非 9. 关于高校武术教学中礼仪内容的几点思考 侯俊 10.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杨建成 11. 中小学生对武术课程所持态度的调查研究 孙会文、 杨光 12. 刍议新时期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 张玉丰 13.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安全问题及建议 陈娟 14. 浅析中学武术的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王静、崔宪彬 群体-研究 1. 重邮2008级男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朱俊荣 2. 运动损伤预防的关键因素—行为 张爱军,金洋,韩锋,牛洁 3. 现代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趋势:从贵族走向平民 范旭东 4. 北京市“211工程”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区峻,刘森林,王建涛,赵重平 5. 跑步相关损伤的预防 张仁祥,余洲,朱立艳,金洋 6. 粤东高校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分析 连远斌 7. 影响师范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以山西省四所本科院校为例 华建军、倪京帅 8. 中职教师休闲体育活动与生活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田芝兰 9. 乒乓球运动对改善中学生视力的实践研究 徐宾 10. 跆拳道练习对少儿身体和心理行为能力的影响的研究 狄书坡、高国军 11. 不同运动疗法对于前庭机能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高梦雅,陈熙,陈茴茴 12. 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浅析 侯雪洁 13. 公众户外运动中伤害事故归责研究的述评 王宁、郑旗 产业-探讨 1. 加快大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 唐士敏、刘宏 2. 我国职业足球市场中球员和球迷经济行为的逻辑分析 郑伟 文化-视野 1. “狂人现象”——现代足球运动中的另类文化现象 李会明 2. 多元化语境下高校体育开展民俗体育的意义与选项研究 王明博 3. 从内部因素解析我国排球文化特征的形成 张海峰 4. 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互补与融合 胡昪宇 5. 学校体育改革中体育精神淡化问题的探析 代婷,冯剑,李石 综述报告 1. 学生背部慢性劳损影响到身心健康的诊断与治疗 张纳新,蔡智忠,龚成太 2. 从广州亚运会透视大型体育赛事的城市安保工作 李华志 3.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初探 彭秋林 4. 大学体育生运动员违纪现象探因与对策研究 解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