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推动短兵项目的普及发展,丰富完善武术短兵项目的武术内涵和中国元素,按照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体育强国建设发展纲要》中明确实施中华武术“走出去”战略,对标奥运会要求,完善规则、标准,力争武术项目早日进入奥运会的指示精神。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2019年全国武术短兵比赛期间,特邀请专家学者、参赛队教练、裁判团队、器材护具研发团队等等在武汉体育学院召开了武术短兵项目改革发展研讨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陈恩堂同志出席研讨会,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搏击部部长肖志民主持。 
短兵是中国武术中剑、刀、钩、锏等短兵器的总称,是运动员手持特制的短兵器,在指定的规则下,二人进行一对一对抗的竞技体育项目。 


本次会议气氛积极热烈,专家们踊跃发言,按照武术短兵项目“易学、易练、易推广、易评判”四项发展基本原则,对武术短兵技术体系如何规范发展,武术短兵评判体系如何建立,武术短兵场地、器材及护具如何制订标准,武术短兵礼仪、礼节如何体现武术文化内涵,如何加快推广、普及武术短兵项目五个方面进行研讨建言献策。大家从武术短兵的历史、现状、推广、规则、器材、服装、礼仪等项目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为短兵竞赛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武术短兵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陈恩堂同志在会上对武术短兵项目谈了如下意见: 一、武术短兵项目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的发展不能缺少武术短兵元素; 二、武术短兵项目是武术器械对抗中的提炼,在规则上,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文化,要精准定位,深入研究、加快发展,体现出中国武术短兵的精髓,使之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全民健身总体要求,从而走向世界。 
陈书记在研讨会上强调,自从1928年武术短兵首次被南京国术馆列为国术国考内容以来,至今已走过了将近100个年头,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开展此项运动。 陈书记最后对今后开展武术短兵运动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武术短兵项目是中国武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尽快完善武术短兵礼仪、技术特点、规则,突出中国文化内涵; 二、凝练武术短兵精髓,锻造武术短兵技术特点,精准武术短兵评分标准; 三、对标奥运项目要求,找到奥运精神和中国文化的结合点,从而体现更高、更快、更强;公平、公正、公开。 四、加强“双创”研究,推动武术短兵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老结合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完成武术短兵创新性转化,勇于思考和探索才能不断使武术短兵创新性发展; 五、充分依靠科技,武术短兵要大力与科技相结合,建立武术短兵数据库,使用智能化的设备引导项目发展,真正做到公平拿数据共享来体现、公正让观众、媒体来监督、公开用屏幕来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