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至25日,2015年北美体育史学会大会在美国弗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大学举行。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体育史学会主席梁晓龙率中国体育史学会代表团一行三人应邀参加。
北美体育史学会成立于1972年,目的是促进、鼓励体育史的学习和研究,与当地、全国和国际组织进行相互支持和合作。是成立较早,较有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术组织。年会每年举办一届,邀请北美以及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体育史学术交流,此次会议是北美体育史学会第43届年会。内容涵盖体育历史与文化等多方面。
本届年会吸引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数十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学生200多人与会。会议共50场专题报告,分5个会场进行。此外,还进行了1场大会主题报告,和1场学生优秀毕业论文专场报告。学者们从体育史的角度研究体育多个领域中的问题,数字体育、体育传媒、妇女体育、奥林匹克运动、战争时期体育等是热门选题。特别是不少学者介绍了本国体育史的发展情况。整个会议形式简单,但内容丰富多彩。
我中心作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的责任单位,近年来,与北美体育史学会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交往,曾多次参加该学会组织的年会。此次会上,我中心与北美体育史学会就体育史的相关开展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会议期间,我代表团充分地与参会者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学术交流,交换了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交流,了解到最新的体育史学相关研究动态和趋势。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具体有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会议形式简洁,交流深入。会议在迈阿密大学的学生交流中心举行。参会者被统一安排住在距离大学约8公里外的酒店,大会不设专车接送,参会人员按照大会的指示自行前往。虽然路途不近,但是由于城铁可以直达,出行交通十分便捷。开闭幕式、欢迎宴以及午餐都很简单,不设主席台,没有领导致辞,不设主桌,为大家创造了轻松的交流氛围。会场不大,每个容纳约50人左右,设1名主持人,会上,提问、探讨的气氛热烈、深入。会议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史专家学者云集,会议的学术专业水平很高。我们积极听取学术报告,参加会议研讨,国外学者对中国体育史学的现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会还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注意培养年轻学者,引导他们继承并创新,不断充实学会的力量,注重新老交替,积极打造学会品牌,这对中国体育史学会是很好的启示,只有注重人才,重视传承和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拓宽视野,了解动态。年会的主要形式就是进行分会场的专题报告,每场报告设专门的具体议题。不设墙报交流,每一位参会的论文作者都要进行口头答辩,并回答提问。学者们的选题绝大多数都很具体,论据也都非常丰富,体现出治学的高度严谨性。会议设“荣誉演讲”环节,这是北美体育史学会年会的一大特点,每年年会上都邀请在体育史研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进行演讲。“荣誉演讲”以三位已故的学界知名专家的名字命名,这是对他们曾经对体育史贡献最好的致敬。除“荣誉演讲”外,每年还会评出最佳图书奖、最佳研究生论文奖等奖项,并印制在会议手册上。很好地体现出学会的历史和传承。会议为学者们搭建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能够让学者们自由交流,分享成果,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掌握到国际体育史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把握了当前业界的发展动态。
打开思路,汲取经验。积极探索举办国际学术大会的模式。开展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是文化中心的工作职责,也是未来文化中心工作的重要任务。尽管中国体育史学会曾经举办过东北亚体育史学大会这样的国际会议,有些经验,但还缺乏举办具有一定规模的世界性的国际会议的能力。通过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史研究成果,学习到了不少组织体育学术交流活动的经验,这对于中心逐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各类中外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知名的维兹卡亚博物馆,它是迈阿密唯一公有的国家历史地标建筑,被公认为美国黄金时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通过对博物馆的实地考察,并着重了解布局、陈设的摆放、设施的安排等相关情况,对中国体育博物馆新馆建设思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此次大会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学习和了解了其他国家的成果与经验,对推动我中心进一步开展体育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体育博物馆新馆建设,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