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中国体育集邮协会更名为“中国体育集邮与收藏协会”。中国集邮报记者王宏伟就此问题专门采访了中国体育集邮与收藏协会主席孙大光,请其就体育邮友和藏友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 者:首先祝贺体育邮协更名成功。请您介绍一下中国体育集邮协会更名后的名称。 孙大光:按照国家民政部批准的名称为“中国体育集邮与收藏协会”,英文名称是China Sport Philately and Collection Association,缩写是CSPA。 记 者:您能谈一下体育邮协为什么要更名? 孙大光:1986年4月成立的中国体育集邮协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是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的国家级一级协会。我会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团体会员;是国际奥林匹克集邮钱币纪念品收藏委员会的团体会员,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集邮钱币纪念品委员会所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合法组织。 更名理由主要有三点:第一,与国际接轨。2003年3月,国际奥委会致函各会员协会,国际奥委会(IOC)奥林匹克集邮联合会(FIPO)将同时启用“奥林匹克集邮钱币纪念品收藏委员会”(Commission for Philately, Numismatics and Memorabilia)的名称。其对外名称仍可使用: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Philatelie Olympique(FIPO)。虽然,国际奥林匹克集邮联合会所注册的名称仍然存在,但是在更多的场合和工作中已使用国际奥林匹克集邮钱币纪念品收藏委员会这一名称。在中国体育集邮协会的名称中增加“与收藏”三个字,不仅在形式上更接近国际奥委会的叫法,而且在内容上更具有新的内涵。第二,扩大影响力。2004年4月召开的中国体育集邮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依据国际奥委会集邮联合会的职能变化,对协会章程适时地做了修改,尽管增加了诸如负责管理体育钱币、纪念品等活动和展览等新的职能。但是,通过近几年来的业务运作实践来看,如果只是简单地增加协会的相应职能,不变更协会名称,仍然存在工作难以全方位开展的困难,特别是难以组织、协调全国的体育收藏活动和各种类型的体育收藏活动。第三,提升发展空间。国际奥委会的两大品牌文化活动,一个是集邮;一个是收藏。奥林匹克集邮展览到现在已举办了9届,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已举办了15届。上述两项活动都是由国际奥林匹克集邮钱币纪念品收藏委员会主办的,这两项传统活动日益受到世界范围内体育集藏者的热捧,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北京奥运会期间,有一大亮点,就是交换奥运纪念章和各式纪念品的热潮不断高涨。在北京展览馆—奥运文化博览会的主会场,奥林匹克公园、朝阳公园及王府井北京工艺美术商店门前,每天都聚集着成百上千的人在交换奥运徽章。大家一定还记得,2007年6月,由我会承办的“第十三届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200多个展位,各种体育收藏品琳琅满目,交换火爆,它说明奥林匹克收藏品大受欢迎,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记 者:中国体育集邮与收藏协会的业务范围有什么变化? 孙大光:按照民政部核准的协会章程,我会的业务范围由原来的六款增加到十款,概括地讲,就是由单一的体育集邮,发展为“三位一体”,即:体育集邮、钱币、纪念品三项内容。其中第一款和第四款值得注意,第一款:“组织全国性的体育集邮和体育收藏展览”;第四款:“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集邮钱币纪念品收藏委员会举办的奥林匹克邮展和收藏展览以及其他活动;承办相关活动”。这两点至关重要,它明确了我会在境内负责全国性的体育集邮收藏活动;在境外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委会组织的体育集邮收藏活动。 它的意义就在于明确了我会的地位和作用。为我会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 记 者:请您展望一下体育集邮与收藏协会未来的发展前景? 孙大光:我认为,体育集藏,天地宽阔。 中国已进入后奥运时代,如何传承、铭记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理念?如何保存、收藏北京奥运的文物史料?如何保护、引导广大集邮和收藏爱好者的热情?那就是要走国家收藏与民间收藏并举之路。不是说“盛世收藏”嘛!国运兴,收藏旺,中国体育集邮与收藏协会要借势上路,因势利导,把体育集邮和体育收藏活动引导好,使之不断健康发展。同时,要壮大组织,发展会员,做好普及与提高的工作。要经常不断地组织展览会、鉴定会、拍卖会,举办高峰论坛等各种活动。总之,要努力把中国的体育集邮与收藏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