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射运中心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活动“讲述历史 宣讲荣誉”之《蔡亚林——一匹腼腆的黑马》
发布时间:2021-05-31 来源: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 字体: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体育总局射运中心组织开展“讲述历史?宣讲荣誉”主题活动。通过组织青年干部参与宣讲中心荣誉,让中心干部职工和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更好地了解一代代射击射箭人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勇创佳绩的光荣历史,不断增强为国争光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更好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从射击射箭奥运冠军成长之路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在奥运赛场上为祖国赢得更大荣誉,用实际行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本期播出:《蔡亚林——一匹腼腆的黑马》

2000 年悉尼奥运会射击男子10 米气步枪冠军

为静练射击

蔡亚林于1977 9 月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在2000 年悉尼奥运会夺冠之时,年仅23 岁。当蔡亚林举起金牌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个青年过于清秀和腼腆。其实,蔡亚林小时候非常喜欢运动,在学校就爱舞枪弄棒,这与他的文静外表形成很大反差。

蔡亚林的父亲在当地一所职业高中教历史,母亲是一所小学的数学教师。蔡亚林从小就是学校的体育明星,而且他玩的东西和其他人还不一样。他特别喜欢滑冰,特别喜欢打排球,也喜欢武术。在一家体育馆馆长的推荐之下,1991 年正在读初一的蔡亚林,被父母送到了承德市体校射击队,目的是能让孩子静一静。

蔡亚林一走进射击队,一看到小队员们凝神屏气的样子,特别是看到气步枪运动员那身硬质皮衣,还有护肘护膝,就完全被吸引过去了。他说,他们看上去真像特种兵,很神气。于是,蔡亚林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射击这个运动项目。举枪,射击……经过一段时间,蔡亚林体会到了射击的乐趣,也感受到其中的枯燥。其实,射击要求运动员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身体静态,这对于好动的蔡亚林来说,的确是一大考验。

1994 年底,蔡亚林走进河北省队,师从教练常静春。1997 年底,蔡亚林入选国家队。1998 年,蔡亚林参加曼谷亚运会,获得10 米气步枪个人冠军和团体亚军。蔡亚林表示,1998 年曼谷亚运会金牌,让他获得了一次心理上的突破和飞跃。这次冠军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因为他最后一枪打出了10.8 环,最后一刻竟然让铜牌瞬间变成了金牌。

2002 年,在釜山亚运会上,蔡亚林与队友合作,又夺得男子10 米气步枪和50 米自选步枪两枚团体金牌,并且打破一项世界纪录和一项亚洲纪录。当然,蔡亚林的巅峰之作,依然是2000 年悉尼奥运会男子10 米气步枪项目金牌。蔡亚林的父母没有想到,本来就是想让一直好动的儿子去静一静,却成就了一位奥运会射击冠军。

吃苦不言苦

蔡亚林直言,和射击结缘,让他变得更加沉稳。因为没练射击前,他玩得很疯,或者说很淘气。他说 :“我过去太淘气,家里父母根本管不了,父母等于把我送到了射击队教练那里托管了,相当于‘幼儿园’。不过,射击队员的服装和气质,的确太让我陶醉了,太帅气了!我太喜欢了,因此我喜欢上了射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很酷。”

没有成功是随随便便的,没有成功是没有理由的。在承德市射击队,蔡亚林是大家公认的最刻苦的一位,也是最投入的一位。他的队友就说:“当时,射击场里非常冷,大家在训练间隙都围着炉子烤火,唯一 一直举枪仍在训练的就是蔡亚林。”就是这样,一天天地坚持, 让蔡亚林越来越沉稳。

而后, 蔡亚林结识了恩师常静春。常静春说:“我们当时去承德选拔运动员,就看到了蔡亚林。可能是小孩子喜欢玩枪,他对枪几乎爱不释手,自己在一个角落里默默地举枪练习。我不知道这个孩子原来那么爱动,就是觉得他挺踏实的。后来,这个孩子果然出了成绩, 我就把他调进了河北省省队。”那是在1994 年,蔡亚林正式进入河北省射击队, 师从常静春。

刚进省队的前两年,常静春压根就不让蔡亚林出去比赛,只是踏踏实实地打基础。就像少林寺武僧一样,天天近乎枯燥的基本功练习,蔡亚林丝毫没有感到烦躁。每一天,蔡亚林都在重复着举枪、瞄准、射击等动作。

“举枪抵肩把衣服都磨破了,换了好几件射击服。蔡亚林在训练中狠下功夫, 从不叫苦。”常静春如此回忆。到现在,常静春还收藏着蔡亚林在 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上用过的射击手套。手套背面都被磨平了,很有意义和价值。常静春教练说,他有时候会给现在练习射击的运动员们看这副手套,讲述蔡亚林刻苦训练的故事。

气步枪射击服看上去很帅,但非常重,让蔡亚林吃尽苦头。这一身行头是硬质皮衣,服装得有十几斤重,一年四季,不管天气有多热,蔡亚林都要穿着它。靶心很小,需要高度准确性。毛衣和皮衣对神经、脉搏的跳动有阻碍作用,能让人更稳定地射击。河北省射击队在石家庄,那里夏天天气炎热。那个时候没有空调,蔡亚林的射击服被汗水浸透了,10 多斤重的枪磨得蔡亚林骨头关节疼。

1997 年,凭着在八运会上获得的一枚铜牌,蔡亚林随常静春一起调到国家射击队,并于 1998 年获得曼谷亚运会10 米气步枪个人冠军和团体亚军。要知道,当时中国队在男子步枪项目上的水平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个项目基本上都被欧洲选手垄断。2000 年悉尼奥运会赛场,蔡亚林在该项目上夺冠,让外界认为是“一匹黑马”,一鸣惊人。

1999 年,奥运会选拔赛期间,蔡亚林眼上先后长了 9 个麦粒肿。后来做了手术,他挨了 9 刀,一个月挨一刀。蔡亚林说 :“经历磨难才是人生财富,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成绩。”

青年宣讲人 | 赵宝阳(社会发展部)

指导老师 | 郑珊珊

音频剪辑 | 王展奇 彭丽霖 段怡君(实习生)

编辑 | 裴娓娓

校审 | 刘思会

审核 | 王树宁

文稿来源 | 《奥运冠军成长之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