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健身设施 > 正文
浙江加快推进“环浙步道”建设工作
发布时间:2023-01-09 来源:群众体育司 字体:

自2020年以来,浙江省全面贯彻“两山”理念、致力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启动了“环浙步道”系统项目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以下是对此项工作的阶段性总结。


一、“环浙步道”建设的背景

浙江的步道建设起步比较早。从2009年起,在国家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支持下,宁海县就逐步建成了覆盖县域的500多公里登山步道,并逐步将健身步道、游步道、骑行道等慢行系统纳入城乡规划。宁海步道建设带动了全民健身和户外运动开展,年均参与步道运动人次逾300万,成为全国步道经济发展的示范和标杆。2015年,《人民日报》曾以“一条登山步道改变一座城”为题,点赞宁海因“一条砍柴路,升级为观光路、健身路、富民路、强县路”而成就一张县域名片的经验。

开始系统谋划“环浙步道”项目,源于2016年11月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印发的《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打造国家步道系统,建设一批户外营地、登山道、徒步道、骑行道等户外运动场地及相关服务设施。浙江作为长三角地区山地资源的富集地,户外运动人群和产业的聚集地,需要也可以成为国家步道系统建设的先行区。

此后,2019年省体育局发布的《浙江省户外运动发展纲要》明确:在全省整合现有各类登山步道、古道、绿道、骑行道基础上,统筹规划、合理串联,到2025年建成覆盖全域的健身步道网络。2021年初,我们与中国登山协会就打造环浙江国家步道签署合作协议,提出先行先试、建设国家步道示范区目标。2021年底,总局、省政府签署的《关于支持浙江省体育领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合作协议》明确:支持浙江省率先建设国家步道,打造国家级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区。

2022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制定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建设指南”。这一举措,坚定了我们加快建设“环浙步道”的信心。


二、“环浙步道”建设的意义

之所以加快推进“环浙步道”建设,有对新冠疫情下全民运动健康意识觉醒的认知,有对近年来户外运动大发展趋势的感知,有对我省体育用地落实难和人均体育场地不足的触痛。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有发展户外运动的极佳山水。建设“环浙步道”不仅推动全民健身,也助力乡村振兴,可以说是“小路大道”。

一是步道串联山水。浙江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多年来致力于建设“山上浙江”,但仍有巨大潜力尚待挖掘。建设步道,通过低成本的投入就可以将区域内繁星点点的山水资源、景区景点、古道村落、人文历史等串联贯通,整合出新。

二是步道激活资源。随着城镇化加快,越来越多的“乡乡通”“村村通”趋于闲置,以前的砍柴路、竹林道等也濒临荒芜。这些资源沉寂于山间,只要稍加规划设计和推广,就能成为都市越野一族纷至沓来的运动天堂。杭州“蚂蚁探路”企业利用遂昌县180余公里乡村闲置道,开发激活7条网红越野线路,助力了山区乡村振兴。

三是步道推动健身。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需要大量体育场地设施,除了建设体育场馆外还应有充足的户外运动场地的供给。眼下,喜爱步行、越野跑、骑行、登山、露营等户外运动的人群在健身人群中占据很大比例。通过步道建设,挖掘出潜在的运动空间和新的体育场景,将运动人群引流到山野之间,释放城市压力,推动全民健身。步道,就是一个天然的户外运动场。

四是步道助力发展。步道承载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通过开展步道运动,能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加持户外运动装备产业,促进体育新消费,培育户外运动组织,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形成乡村步道产业经济带。宁海县的登山健身步道,培育、壮大了250余家户外用品制造企业,吸引了30余家户外运动俱乐部、5家体育旅游公司落户。

五是步道涵养文明。步道串联起的自然风景、生态景致、历史遗迹等,都是步道生态文化价值的体现。步道是运动之路,也是生态、人文之路,集旅游休闲、运动健身、自然教育、村落文化及生活方式重构等于一体,传递着生态环保、亲近自然的新生活理念。


三、“环浙步道”建设的构想

总体建设思路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和对浙江“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的殷殷嘱托,坚持生态安全文明导向,遵循“以人为本、以找代建、最少干预、勾连成网”思路,稳步推进“环浙步道”建设。


以人为本,就是以全民健身为导向,以满足群众户外运动需求为目标,建设区域山地基础设施,培育乡村生态产业平台。以找代建,就是在线路规划环节,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山路水道、骑行绿道、健身步道、林道、防火道、景区游步道资源,避免大拆大建。最少干预,就是在步道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保持原貌,就地取材、最小施工,用最少投入建设最生态的步道。勾连成网,就是利用山脉走势、连接闭环,构建一条“环浙步道”省级主干道,以及以主干道为中心的连接和分支步道,逐步形成环状步道和线状步道相连接、省域环线和市、县区域环线相结合的网状步道系统,最终实现省内闭环、省际畅通。

具体建设规划是:到2025年,建成总里程10000公里的“环浙步道”系统。其中,省级主环线约2300公里,包括东线、西线、南线、北线,以及舟山、温州洞头两条海岛支线,共途经10个地级市39个县市区。作为“环浙步道”系统规划的拓展延伸,11个地级市分别规划建设11条市级环线,90个县市区各自规划建设90条市县市区级环线。最终,建成一个覆盖全省域的网状步道系统。中远期规划,深化完善步道网络,建设高质量的步道综合服务体系。

四、“环浙步道”建设的做法

一是高质量建设“环浙步道”主线。市、县(市、区)体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主线的建设工作。加快制订实施方案,落实辖区内路段工作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加快推进“勾连成网”建设,做到主线全线贯通、连通,无死路、断头路。加快实施建设修整,本着“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原则,环保、节约、高标准、高质量地推动建设,建设标准要达到《“环浙步道”技术导则(试行)》要求。加快完善服务系统,服务系统由标识标牌、驿站和节点组成。

二是推动“环浙步道”市级步道规划工作。各市体育部门负责规划统筹辖区内市级步道工作。市级步道是主线的拓展延伸,以主线为主干线,以网格化规划为原则,做好脉络延伸、贯通连通、安全便利、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各市、县(市、区)体育部门按照市级步道的建设计划表,按期分步实施。

三是制订资金奖励政策。省扶持体育发展资金对“环浙步道”主线和经审核通过的市级步道给予适当奖励。奖励标准分为两类:

一类奖励:途经路段属地县(市、区)为山区26县,每公里补助6000元。二类奖励:途经路段属地其他县(市、区),每公里补助4000元。奖励资金额度由省体育局按照奖励标准、验收核定的步道公里数以及验收技术达标的系数综合确定。

四是制订验收要求和细则。浙江省体育局委托各市体育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的“环浙步道”开展验收工作。验收形式为完工巡线和线下验收相结合。各县(市、区)体育部门须在完工时使用“环浙采集”APP对辖区内省级主线进行完工巡线。各市体育部门须登录“环浙步道”管理系统,下载打印县(市、区)提交的完工巡线报告,对各县(市、区)组织线下验收。


五、“环浙步道”阶段成果

目前,浙江省“环浙步道”建设总体进展情况:省级主环线,已基本连通、贯通。市级步道,11个地市已完成定线规划,规划里程达到7900公里。制订了三年实施计划,2023年“环浙步道”项目列入浙江省民生实事工程。同时,更重要的是初步形成了一批步道建设相关制度成果。包括2项国家体育总局课题,1个《“环浙步道”技术导则》,1套“环浙步道”导示系统,1项省级地方标准《公共健身步道技术要求》,注册了“环浙步道”相关商标和软件著作权,申请了2项技术专利,制作了一批宣传片、科普片等。

(来源:浙江省体育局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