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关于印发《2007年群体工作思路和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6-11-29 来源:系统管理员 字体: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各行业体协,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
    2007年对于我国群体事业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全国人民关注奥运、参与健身的热情持续升温,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为紧紧抓住机遇,促进群众体育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及早安排部署2007年群体工作,现将《2007年群体工作思路和要点》印发给你们,希望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提前做好2007年工作计划。

办公厅(章)
二OO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2007年群体工作思路和要点


    2007年对于群体事业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全国人民关注奥运、参与健身的热情持续升温,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抓住机遇,借势造势,全力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旋律,是2007年群体工作的主题。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全民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紧紧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有利契机,按照《群众体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促进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营造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为实现到2010年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思路
2007年群体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 “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线,以构建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主要任务,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扎实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和管理,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积极推进职能和作风转变,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有影响的各类群体活动,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掀起全民健身新热潮。
    三、工作要点
    (一)积极组织开展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系列群体活动,以大型活动和小型多样的活动相结合,促进人民群众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的提高,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营造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
    紧紧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大机遇,组织开展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系列群体活动,是贯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体育工作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人文奥运”理念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更广泛地动员和吸引人民群众参加到体育健身行列中来,使人民群众在迎接奥运、参与健身中受强身健体之益,受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之益。
    组织开展系列活动要突出创新性、参与性和实效性,体现“以人为本”,坚持以“有影响、有规模、有创意、群众喜闻乐见”为原则,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整合资源、统一协调,扩大活动范围,拓展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效果,形成全国联动、上下互动,激发人民群众关注奥运、参与健身的热情,努力营造浓郁的全民健身迎奥运氛围,共同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
    1、以“全国新年登高健身活动”、“五个亿万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月活动”等为抓手,创新活动形式,重点策划和组织影响大、群众参与面广的全国联动的大型群体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阶段有高潮,常年不断线。
    2、充分发挥各单项运动协会和行业体协资源优势,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策划、组织和开展有创意、有规模的大型群体活动,共同营造全民健身氛围。
    3、倡导地方各级体育部门按照“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结合各自特点,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群体活动,与全国性活动形成联动和互动,激发各地人民群众迎接奥运、积极健身的热情。
    4、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国家民委、全国总工会和中残联等部门的合作,积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争优活动,协助举办好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组织举办职工体育系列活动。
    5、积极协调和配合奥组委举办奥林匹克文化节系列活动,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传统体育活动纳入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中,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我国悠久的体育健身文化。
    (二)全面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全民健身工程管理。
    2007年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以深入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推进“雪炭工程”、“路径工程”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各项工程建设,总结建设经验,调整完善建设和管理模式,规范立项、审批、建设、管理等程序和环节,修改完善各项工程命名和资助办法,推进各项工程信息化管理。
     1、“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十一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是今后一段时期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从2007年开始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总局将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进一步争取中央资金和政策支持,统筹规划各地建设任务及资金来源;成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领导小组,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做到统一领导、协调行动、整合资源、分工负责;采取检查、评估等有效手段,发挥地方政府实施主体的作用,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努力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在抓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农村体育组织建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不断推动农村体育工作的发展。
    2、继续组织实施2005――2007年“雪炭工程”援建项目建设,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建设原则,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指导、检查、服务和管理,做好2008――2010年“雪炭工程”建设规划。
    3、继续命名资助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下发《关于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暂定名),鼓励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社会力量投入资金新建或改建各类 “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加强各类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4、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在总局指导下,各省(区、市)根据实际需要招标、采购器材;路径工程要配合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突出亲民、便民、利民,改进和丰富器材种类,适合不同人群健身需求;加强对工程管理、维护和更新等方面的研究,探索路径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5、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基地建设。实行《全民健身活动基地命名资助办法》,召开基地建设现场会,在第一批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扎实做好第二批基地的资助和命名工作。
    (三)积极扎实推进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
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依托政府,突出重点,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情况,以试点为手段,加强分类指导,有序、稳步地推进全国范围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不断扩大开放数量和范围。
    1、发挥第一批试点学校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国开放工作开展。检查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对第一批试点单位和试点区进行跟踪调研和实地检查。
    2、滚动推进试点工作,不断扩大开放范围。2007年5月筹备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经验交流既第二批试点区工作会。初步总结和交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经验,部署第二批全国学校场馆开放试点工作。鼓励和号召各省市结合实际开展本地区开放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有效、有序、可持续发展。
    3、探索建立开放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的学校实行体育场馆开放。组织第二批试点单位申报与审批。以青少年或社区俱乐部以及其它体育组织形式对开放学校给予奖励性资助。做到开放一所学校,建立一个体育组织,稳定一块健身阵地。
    4、加强宣传和政策法规指导,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新闻委员会、网络、报纸、电视台和其他媒体大力宣传全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对影响开放的收费、安全等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新闻媒体组织专题研讨会等方式,进行正面积极引导,营造促进开放工作的良好氛围。
    5、以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为载体,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部分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适应财政改革实际,做好项目建设规划,进一步规范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原则和审批程序,完善总局体育彩票公益金(群体部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公益金资助项目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确保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和管理科学、合理、规范。
  (五)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方式,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
1、配合宣传部门继续办好“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新闻发布会,采用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举办方式,定期专场发布有关“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新闻,组织新闻媒体赴基层开展采风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全国各地在全民健身各领域好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代表事迹,吸引更多的目光关注全民健身领域。
    2、进一步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继续协助办好“全民健身周刊”、“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专栏,倡导和支持各新闻媒体创办富有特色的群体宣传栏目。
    3、进一步丰富宣传方式和方法,利用全民健身公益宣传招贴画、电视公益广告等宣传形式,营造全民健身氛围。
    4、加强群众体育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前,我国组织举办各类国际性体育会议和赛事的机会,安排外宾参观各类全民健身设施和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主动宣传介绍我国开展全民健身的成果;利用中韩、中日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群众体育交流的机会,广泛宣传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成就。
    (六)加强社区体育和职工体育工作,继续施行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制度,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学化水平。
    1、创新社区体育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积极推进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加强晨晚练站(点)的建设和管理。
    2、在完成全国职工体育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与全国总工会研制《关于加强新时期职工体育工作的意见》,探索加强职工体育工作、提高职工健康水平的新路子。
    3、圆满完成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后期工作。组织撰写、出版《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研究报告》;举办“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暨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报告会”;完成中日合作体质比较研究。
    4、进一步发挥国民体质测定制度在增强国民体质健康水平中的作用。 开展“国民体质健康服务系统” 研制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作用,总结推广“国民体质测定健身指导示范站”经验,在具备条件的单位建立“国民体质健康服务中心”进行试点。
    5、全面加强国民体质监测与测定制度的基础和系统建设,继续组织对体质测定指标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体质测定指标体系,建立国民体质监测信息服务系统,提高系统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七)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和队伍管理,推进职能和工作作风转变
1、积极推进群众体育法规制度建设,完成《全民健身条例》研究起草工作,争取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
    2、研制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标准手册》,筹备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工作。
    3、积极探索 “群众体育工作评估体系”的工作思路。召开“县级体育工作研讨会”,试行“县级体育发展水平评估”,研究“小康体育示范县”标准及发展模式,以通过定期、客观、全面地评价县级体育发展水平,掌握县级体育发展现状,为制定县级体育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加强对县级体育工作的分类指导,同时发挥评估的杠杆作用,引导、促进县级体育工作发展。
    4、继续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把积极推进体育行业职业鉴定工作作为体育部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保障百姓健身需求和健身权益的重要工作,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引导、调控和规范健身市场。不断改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式,理顺管理体制,修订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总结社会体育指导员智能管理系统试点工作,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引导、组织人民群众健身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5、加强群众体育队伍建设。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明确群体部门的职能定位,加大宏观管理力度,进一步推进管办分离;加强调查研究,转变工作作风,开展群体干部业务培训,提高群体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打印】    【关闭】